万水千山总是吃 之 1,豆花面

标签:
豆花面豆花米线加加面 |
分类: 万水千山吃与痴 |
回家之后,回忆一个多月的旅行,停留的五个城市,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吃的。老米取笑我,你这真叫:
万水千山总是吃,
柳暗花明还是吃。
先从贵阳美食讲起。
贵州自古以来被称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可就是这样一个穷山窝,生活在其中的百姓仍旧自得其乐,无穷的创造力贡献出无限种美食美味,尤以小吃为甚。我妈妈的口号是:如果你在贵阳住一个月,我每天早餐都可以给你不重样!
真的,我在外面就挂念肠旺面,结果这次也只吃了两次;豆花面本来只吃到一次的,因为忘记拍照,而我又惦记着一定要给在美国的Grace看稀奇(Grace宣称有几分之一的贵州血统),所以才设法抽空吃了第二次(抽空不是抽时间的空,而是抽胃口的空,胃实在太忙了呀)。
贵阳的豆花面来自黔北的遵义,听到豆花面,你想起的是豆子开花还是豆腐花呢?反正我去厦门之前一心以为黄则和花生汤包是用花生馅做成的灌汤包,极其好奇地第一顿饭就冲着这个去了,谁知道人家花生汤是花生汤,包子是包子,不搭界。豆花面的豆花有点类似豆腐脑,但比豆腐脑扎实,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吃法跟一般面条不同。
我们在观水路省委加油站对面的胖姐家吃,那是我妈的御用豆花面馆,其它家她都嫌不如这家好。非得“逼”我们走两公里去吃这碗面。
在人行道上就开始排队交钱,收银桌旁边就是大锅灶,轰轰地烧着方桌那么大一锅豆浆。交钱后,直接在灶台旁边领一碗调料自己端进店堂里找位坐定:
店堂里每张桌上都有切碎的玫瑰大头菜和薄荷叶,这是根据个人口味额外添加的佐料。领来的一碗调料里,红油泡着的有肉丁、油炸花生米黄豆、油炸豆腐丁、葱花香菜姜末、芝麻花生葵花籽研碎。其中肉丁是各个店家的秘密武器,先炒再炖,做得好的非常入味香口。
等着面条煮来的时候,大家开始捞调料里的干货吃:有的人先吃炸的花生黄豆;有的人先吃肉;有的人先把薄荷叶拌在里面当凉拌菜吃;有的人什么也不吃,非等着面条来一起吃……我是每样尝一粒,然后停箸待面。
豆花面的面条比韭菜叶宽一点,特别筋道,用淡豆浆煮。煮好后,装碗,舀一大勺豆浆浇碗里,再舀一小勺豆花盖面上,这就可以上桌了。
吃法特别之处在于,把面条夹到调料碗里蘸来吃,吃完一筷子,再夹一筷子来蘸。全部面条吃完,调料里的香喷喷的各色干货也吃完,大口喝下面碗里的淡豆浆,又爽口又解腻。
各地面食里,我吃过西藏盐井的加加面有点像这种吃法,给你一只大碗,放着调料,然后面条是拳头那么大的小碗盛来的,一碗也就一筷子,吃完一筷子,再要,又给你一小碗……是为加、加、面。盐井镇上面馆曾经悬赏,吃到超过四十碗奖励一瓶红酒——一般人也就十来二十碗打住了,我能吃十二碗。据说真有人吃到四十几碗,赢了那瓶红酒去——他会不会从此看到面条就逃跑哩?甚是怀疑。不过盐井加加面的调料很简单,跟贵州豆花面比起来,那就是贫下中农和大贵族的区别,直接跨越中农富农地主一干人等。
不爱面条爱吃米线的云南有豆花米线,细米线用开水烫过,放豆腐脑,再浇甜酱油、酱油、姜蒜汁、胡椒粉、辣椒、冬菜末、韭菜碎,拌匀即可。味道口感跟豆花面又是两样,清爽甜辣。那年我们骑车去纳帕海环湖,回到龙门客栈休息,小马煮来豆花米线,我一口气吃了一斤八两,正是从此,落下了能吃的“恶名”……
前一篇:销假条
后一篇:春来野菜生:川芎叶炒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