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木

分类: 写在火塘边上 |
连日天晴整整一个月,夜间气温零下十几度,干冷。小马说他家客厅里温度只有3℃,人都待不住。我们家客厅整夜生着火,温度不至于那么低。迄今没有雪。天干天干天干……小马担心明年供水成问题,客栈又难做了;我们担心明年农产品长不好……担心不值甚么,属于人给自己找的乐趣之一。
自从跟那位不会说汉话的藏族大汉买过羊毛毯后,但凡在集市上见到做买卖的藏族大汉,我都会很感亲切地多望几眼。前几天又看到一个这样的大汉,推着一辆板车,敞着衣襟,天气冷暖好像与他无干。他的板车上堆着一堆烂木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还是凑过去了。
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说汉话,我还是搭讪:“你好啊?这个是什么?”指着那堆木头,肯定不是柴火,但又不像别人卖的原木菜案,倒像做藏式木碗用的疙瘩木。
大汉很和气地开口,居然是普通话,还不乱用倒装倒置:“这个,烧香用的。”
烧香?啊,我立马想起去年央宗妹妹送给我的香,这边的藏族家庭很多都有火塘,他们会往火塘里洒一种木屑状的东西作为烧香敬佛;我跟央宗提起过,后来她就送了我一包:是木屑掺着干的香柏叶。每天我们家火炉里生上火之后,我们也学着洒一把在炉膛里,一边念着:嗡玛尼贝咪吽。
我又啰嗦了一句:“不是做木碗的那种疙瘩木吗?豆腐渣?阳渣?”豆腐渣和阳渣是疙瘩木的不同种类,是藏语音译。我先想的是,倘若买一块疙瘩木原料回家也不错,自己慢慢挖一个碗出来……
大汉摇头。
我推着单车走开了,走了十来步,不知有什么线牵着,又倒回去,走回大汉面前。后来我想,应该是那板车上有块木头在招我。
“可以烧香?”我问。
大汉从其中一坨木头上掰下火柴棍大小的一根,掏出打火机点燃,再晃晃熄掉。冒出的烟很浓,他递到我鼻子底下,“香的啊,”他说。
你是哪里人?我又问。奔子栏,他说。哦,原来这是白马雪山来的木头。
木头烧起来香,这一点都不奇怪,这边乡下的柴火有栎柴和松柴之分,偶尔有些陈年栎柴会有一种浓烈而温暖的香味,一受热,整间房子都馥郁芬芳。遇到这种柴时,我就贪婪地坐在炉门边,嗅啊嗅啊嗅。但大汉烧的这根小木签,是另一种味,有点清凉又有点辣。“你帮我选一块好吗,哪一块最好?”……就这样,我的背包里就背上了一坨木头。
后来遇到常年采收草药的一位相熟的大哥,我打开背包给他炫木头,才被他普及知识:“这种木头是原始森林里面长了几百年的树,树心里结出来的,含油脂大,叫香木。香木的树倒塌之后,再慢慢地经过百十年,外层全部腐烂化掉,最核心的一块不会烂,才露出来。人家上山去才能看到捡回来。”他指点着我这块木头,“这种木头,有这样结疤的不好;颜色要越深的越好;油脂越大的越好。”谁说我的木头这不好那不好?我无赖:好的好的,只要是我的了,就是好的。
回家百度,颜色越深油脂越大香味越深沉越好,那就是沉香的标准了。这种香木的形成很像沉香,可沉香是热带才有,在我们这里肯定不符合热带标准。这样高寒山区里出的香木,又算什么名目呢?也许什么名目也没有,它们只是森林给自己找的一点乐子。想起外转梅里时,曾经路过一片无比香的树林,那林子里的风、光影和气味都像天堂……恐怕那林子里就有年代久远的香木……回忆那片林子,像不像托尔金描绘过的霍比特人佛罗多一行来到凯林安姆罗斯,抵达仙境般的洛丝萝林呢?
沉香屑,第一炉香。有张爱玲在遥远的时空外嚅嚅细语: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这是2012年的最末一天,写完这篇博客,这一年也快完了……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自从跟那位不会说汉话的藏族大汉买过羊毛毯后,但凡在集市上见到做买卖的藏族大汉,我都会很感亲切地多望几眼。前几天又看到一个这样的大汉,推着一辆板车,敞着衣襟,天气冷暖好像与他无干。他的板车上堆着一堆烂木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还是凑过去了。
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说汉话,我还是搭讪:“你好啊?这个是什么?”指着那堆木头,肯定不是柴火,但又不像别人卖的原木菜案,倒像做藏式木碗用的疙瘩木。
大汉很和气地开口,居然是普通话,还不乱用倒装倒置:“这个,烧香用的。”
烧香?啊,我立马想起去年央宗妹妹送给我的香,这边的藏族家庭很多都有火塘,他们会往火塘里洒一种木屑状的东西作为烧香敬佛;我跟央宗提起过,后来她就送了我一包:是木屑掺着干的香柏叶。每天我们家火炉里生上火之后,我们也学着洒一把在炉膛里,一边念着:嗡玛尼贝咪吽。
我又啰嗦了一句:“不是做木碗的那种疙瘩木吗?豆腐渣?阳渣?”豆腐渣和阳渣是疙瘩木的不同种类,是藏语音译。我先想的是,倘若买一块疙瘩木原料回家也不错,自己慢慢挖一个碗出来……
大汉摇头。
我推着单车走开了,走了十来步,不知有什么线牵着,又倒回去,走回大汉面前。后来我想,应该是那板车上有块木头在招我。
“可以烧香?”我问。
大汉从其中一坨木头上掰下火柴棍大小的一根,掏出打火机点燃,再晃晃熄掉。冒出的烟很浓,他递到我鼻子底下,“香的啊,”他说。
你是哪里人?我又问。奔子栏,他说。哦,原来这是白马雪山来的木头。
木头烧起来香,这一点都不奇怪,这边乡下的柴火有栎柴和松柴之分,偶尔有些陈年栎柴会有一种浓烈而温暖的香味,一受热,整间房子都馥郁芬芳。遇到这种柴时,我就贪婪地坐在炉门边,嗅啊嗅啊嗅。但大汉烧的这根小木签,是另一种味,有点清凉又有点辣。“你帮我选一块好吗,哪一块最好?”……就这样,我的背包里就背上了一坨木头。
后来遇到常年采收草药的一位相熟的大哥,我打开背包给他炫木头,才被他普及知识:“这种木头是原始森林里面长了几百年的树,树心里结出来的,含油脂大,叫香木。香木的树倒塌之后,再慢慢地经过百十年,外层全部腐烂化掉,最核心的一块不会烂,才露出来。人家上山去才能看到捡回来。”他指点着我这块木头,“这种木头,有这样结疤的不好;颜色要越深的越好;油脂越大的越好。”谁说我的木头这不好那不好?我无赖:好的好的,只要是我的了,就是好的。
回家百度,颜色越深油脂越大香味越深沉越好,那就是沉香的标准了。这种香木的形成很像沉香,可沉香是热带才有,在我们这里肯定不符合热带标准。这样高寒山区里出的香木,又算什么名目呢?也许什么名目也没有,它们只是森林给自己找的一点乐子。想起外转梅里时,曾经路过一片无比香的树林,那林子里的风、光影和气味都像天堂……恐怕那林子里就有年代久远的香木……回忆那片林子,像不像托尔金描绘过的霍比特人佛罗多一行来到凯林安姆罗斯,抵达仙境般的洛丝萝林呢?
沉香屑,第一炉香。有张爱玲在遥远的时空外嚅嚅细语: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这是2012年的最末一天,写完这篇博客,这一年也快完了……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后一篇:2013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