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23公里 2,高路十八大

标签:
高路徒步虎跳峡旅游 |
分类: 匍匐在山路 |
二十八道拐,是徒步虎跳峡高路时最恶名昭著的一段路,犹如郭靖杨康那个时代走江湖的混混们听说梅超风驾到,只剩一句“闻风丧胆”能形容各位小侠心头之惶恐。
小马夫已叹息过:“从纳西雅阁到28道拐要走1个小时,翻过28拐到茶马客栈我走3小时,你们俩,要走6个小时。”不用掰指头我也会算,那就是说:从纳西雅阁出发到高路上第二个可以歇宿的茶马客栈,我们得走七小时。

爬了小半座山,一直在质疑到底从哪一拐开始算第一道?山路都是之字形的,要从第一个转弯开始算呢,咱们走过好几道拐了;要这些都不算呢,那就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个疑问直到爬到“28拐加油栈”才获得答案。
加油栈是个此刻没开门的小卖部。一台冰箱用大铁链交叉绑着放在墙根,上悬告示:

这西瓜可让人怎么吃呢?图文并茂并五花大绑的西瓜让老米想念了一路。
门廊下一张木桌居中放着,虽然店家缺席,两条长椅若干小凳倒也被过往歇脚人的屁股擦得纤尘不染。以前人们喜欢在旅游景点刻上、写上XXX到此一游,现在时代进步了,社会文明了,写纸条代替了乱刻乱画。看纸条真好玩,在这样的山路上,纸条们不但充满了自我娱乐精神,还附带提供广而告之和逗笑解乏的功能:

你能看到有些客栈、登山俱乐部甚至某人给自己做的小广告,比如:“我来了,我登顶了 QQ:******* 新浪微博:******”;还能看到:“我以为刚才拐那么多道儿就是28拐了,可马夫却告诉我还在山顶 晕~~ 我快吐了……”;再或者:
60L的大包,还带D700还有三脚架!!!→我就是SB
另一个人简练地跟一句:我也是
再来一个悲催地:80L大包 还遇大雨

被小马夫的预言和这些悲壮的留言条给了我们充足的心理准备之后,真的爬28拐,倒觉得路不难走。
28拐真不难:虽然拐来拐去,但一直上山,到顶后又一直向下,就可以到达歇宿点。
登山路上怕的是那种上了又下、下了又上,眼看着好不容易到顶了开始下坡,却立刻又要爬另一个坡,没完没了,这使得每次走下山时原本的轻松愉快也变成提心吊胆,不知道待会将报应来一个怎样艰巨的上坡?
我们的轻松还在于天气晴朗、行李很少。即使长途旅行来到虎跳峡的游客,也不需带很多行李上高路,可以寄存在桥头,这一路都有客栈,吃的喝的什么也不缺。But,自虐型背包、臭美型背包或者怀疑全世界型背包(不相信别人的床铺和食物要全部自带),这三种类型背包客,plase,当我前面的话没说。
早上九点出发,中午十二点半,我们就翻越28拐抵达茶马客栈,正常速度。并没像昨天半中暑状态下那么慢。
在拐顶向前看:

向后看:

茶马客栈。客栈在建新房子,看来这几年生意兴隆,又要扩张了。入口处全是建材、灰泥。能够做到生意兴隆而不扩张的生意人,有几个呢?老房子的部分有鲜花有山景,还能忍受,我们坐下来吃了午餐。
歇饱了,再走。
慢的人,停步不前,与山相看两不厌。

快的人,自己赶路不算,还留言“警告”亲友:

Half way(中途客栈)是路上第三个歇宿点。离开茶马,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因为事先没有期望,Half way真让我们十分惊喜。他家院落不大,住宿条件麻麻嘚,却是那般蓬荜生辉:

这观景窗可美?

看真相:

一杯咖啡一杯清水,坐在露台上消磨整个下午。

看着玉龙雪山从暗到亮再变暗。下午的光线穿过云团打到山上,是那种山因云晦明的光景。


乡下要求家有党员的都必须插上党旗,这大约是四五年前开始要求的。不知是云南独创还是全国如此?我以前的藏族房东是村组长,上面要求他插旗,他说我不是党员;上面说你是干部应该入党,他说那我不做干部了;上面说你怎么能这样?他说我当村组长,一分钱不贪一件坏事不干,只是尽心尽力为村里办事跑腿,你不叫我当,我乐得轻松!
Half way家看来家有党员,若不然,则村里的头头脑脑很有头脑,发现他家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一定要占领。

若干老外徒步来,大理啤酒让他们由不认识变成了一个小团体。
交杯换盏彼此请客,他们谈得真开心。坐在我们鲜艳的党旗下,真具有象征意义。

天暗了,风起了,我们回到院子里,这张台子不错,晚餐就在这里吧:

Half way家小妹炒菜,是我们这一程吃到最好吃的。饱暖后,上床与鞋履相别。这是高路上完美的第二天。

小马夫已叹息过:“从纳西雅阁到28道拐要走1个小时,翻过28拐到茶马客栈我走3小时,你们俩,要走6个小时。”不用掰指头我也会算,那就是说:从纳西雅阁出发到高路上第二个可以歇宿的茶马客栈,我们得走七小时。

爬了小半座山,一直在质疑到底从哪一拐开始算第一道?山路都是之字形的,要从第一个转弯开始算呢,咱们走过好几道拐了;要这些都不算呢,那就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个疑问直到爬到“28拐加油栈”才获得答案。
加油栈是个此刻没开门的小卖部。一台冰箱用大铁链交叉绑着放在墙根,上悬告示:

这西瓜可让人怎么吃呢?图文并茂并五花大绑的西瓜让老米想念了一路。
门廊下一张木桌居中放着,虽然店家缺席,两条长椅若干小凳倒也被过往歇脚人的屁股擦得纤尘不染。以前人们喜欢在旅游景点刻上、写上XXX到此一游,现在时代进步了,社会文明了,写纸条代替了乱刻乱画。看纸条真好玩,在这样的山路上,纸条们不但充满了自我娱乐精神,还附带提供广而告之和逗笑解乏的功能:

你能看到有些客栈、登山俱乐部甚至某人给自己做的小广告,比如:“我来了,我登顶了 QQ:******* 新浪微博:******”;还能看到:“我以为刚才拐那么多道儿就是28拐了,可马夫却告诉我还在山顶 晕~~ 我快吐了……”;再或者:
60L的大包,还带D700还有三脚架!!!→我就是SB
另一个人简练地跟一句:我也是
再来一个悲催地:80L大包 还遇大雨

被小马夫的预言和这些悲壮的留言条给了我们充足的心理准备之后,真的爬28拐,倒觉得路不难走。
28拐真不难:虽然拐来拐去,但一直上山,到顶后又一直向下,就可以到达歇宿点。
登山路上怕的是那种上了又下、下了又上,眼看着好不容易到顶了开始下坡,却立刻又要爬另一个坡,没完没了,这使得每次走下山时原本的轻松愉快也变成提心吊胆,不知道待会将报应来一个怎样艰巨的上坡?
我们的轻松还在于天气晴朗、行李很少。即使长途旅行来到虎跳峡的游客,也不需带很多行李上高路,可以寄存在桥头,这一路都有客栈,吃的喝的什么也不缺。But,自虐型背包、臭美型背包或者怀疑全世界型背包(不相信别人的床铺和食物要全部自带),这三种类型背包客,plase,当我前面的话没说。
早上九点出发,中午十二点半,我们就翻越28拐抵达茶马客栈,正常速度。并没像昨天半中暑状态下那么慢。
在拐顶向前看:

向后看:

茶马客栈。客栈在建新房子,看来这几年生意兴隆,又要扩张了。入口处全是建材、灰泥。能够做到生意兴隆而不扩张的生意人,有几个呢?老房子的部分有鲜花有山景,还能忍受,我们坐下来吃了午餐。
歇饱了,再走。
慢的人,停步不前,与山相看两不厌。

快的人,自己赶路不算,还留言“警告”亲友:

Half way(中途客栈)是路上第三个歇宿点。离开茶马,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因为事先没有期望,Half way真让我们十分惊喜。他家院落不大,住宿条件麻麻嘚,却是那般蓬荜生辉:

这观景窗可美?

看真相:

一杯咖啡一杯清水,坐在露台上消磨整个下午。

看着玉龙雪山从暗到亮再变暗。下午的光线穿过云团打到山上,是那种山因云晦明的光景。


乡下要求家有党员的都必须插上党旗,这大约是四五年前开始要求的。不知是云南独创还是全国如此?我以前的藏族房东是村组长,上面要求他插旗,他说我不是党员;上面说你是干部应该入党,他说那我不做干部了;上面说你怎么能这样?他说我当村组长,一分钱不贪一件坏事不干,只是尽心尽力为村里办事跑腿,你不叫我当,我乐得轻松!
Half way家看来家有党员,若不然,则村里的头头脑脑很有头脑,发现他家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一定要占领。

若干老外徒步来,大理啤酒让他们由不认识变成了一个小团体。
交杯换盏彼此请客,他们谈得真开心。坐在我们鲜艳的党旗下,真具有象征意义。

天暗了,风起了,我们回到院子里,这张台子不错,晚餐就在这里吧:

Half way家小妹炒菜,是我们这一程吃到最好吃的。饱暖后,上床与鞋履相别。这是高路上完美的第二天。

前一篇:高路23公里 1,山村日影斜
后一篇:高路23公里 3,知过未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