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路23公里 1,山村日影斜

(2012-11-12 09:57:21)
标签:

虎跳峡

高路徒步

旅游

分类: 匍匐在山路
当我们走在长胜村那条已经被无数徒步旅行者踏过的山路上,突然小道一弯,面前出现那样齐刷刷一壁高山时,老米说了一句话:
“玉龙雪山看着我们这样的人会不会很生气啊?居然是为了找个不用走路可以看风景的地方,所以来了虎跳峡。”
因为,我们是这样出发的——
突然有一天,我说:老公,我们出去玩吧?
他说:你想去哪里?
我答:去一个不怎么走路不用劳累的地方,可以安安静静坐着看看风景的。
那就去虎跳峡吧,慢慢走,多待几天。
去虎跳峡才两小时车程,在我的晕车范围边边上,听起来很不错。
老米说:那你上网查查,看看哪些客栈最好?
我才懒得查,你查吧,要不就走到哪算哪。
于是,我们就走到哪算哪了。

在桥头镇跳下班车,就有司机和马夫来吆我们:司机的利诱是坐车走低路(即沿江公路)可以逃票;马夫的威胁是山路很不好走,到茶马客栈要走7个小时。
为逃票而走低路没意思,骑马则有赶路之虞。反正存好了走到哪算哪的心,就不必焦虑下一步如何。
但那小马夫还是铁了心跟着我们,他估计我们这老弱病残样,绝对熬不出三里路。

从香格里拉到虎跳峡,海拔下降一千米,气温上升十来度,又正逢晌午时分开始爬山……
才看到村里第一个小卖部,我俩就歇菜了。
小卖部的主人是一个纳西族老伯,高大瘦削,拿着个酷烟斗。见我仔细端详,老伯伯说:这是几十年前的东西啊,缅甸来的。(哇塞,老伯会不会是远征军啊?呵呵,从年龄上来说不大会是,不过可以YY一下嘛)。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离开缅甸烟斗老伯,绕过半条村,眼前豁然开朗,玉龙雪山壁立面前。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其后这段路,就像纳西民歌《净地》了:
银石啊雪山 白鹿啊欢跳
高天啊流云 白鹤啊飞翔
金沙啊长江 蜿蜒啊流淌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小马夫和他的骡子一直跟着我们,我们请他先走,他不干,我俩只好拼了老命尽量走快些,怕那头骡子被我们的蜗牛速度逼疯掉。我们三步一歇,小马夫也跟着三步一歇。小马夫说:你们骑马吧。就算今天不骑,明天要上二十八道拐,那里太难走了,像你们这种走法,我走3个小时你们最少要6个小时。
我告诉小马夫,我们就是想慢慢走走啊,不想骑马(其实这边大多搭载游客的都是骡子,但被马夫们浪漫化简称“马”)。我以前认得两头骡子,一头叫此里,另一头叫德拉姆,此里是藏语黑色的意思,因为那头骡子是黑的;德拉姆是白色,因为她是一头白骡。那么你的骡子叫什么名字呢?
狐狸,十五岁的小马夫说。
为什么叫狐狸?
不知道,爸爸取的。
老米在旁边接道:它的毛色是有点像狐狸。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我们休息的时候,小马夫就和他的狐狸玩这个游戏:他把手搭在它这个位置,摸一下,狐狸腿上的肌肉就跳两下;他抓两下,狐狸就连跳四下……
这样走了两小时,其实才5公里山路,我觉得自己快中暑了,头晕困倦。就要到高路上的第一个客栈,纳西雅阁,正当老米悄悄决定明天不管需要骑马与否都订下小马夫的骡子,让这个十三岁时就辍学出来当马夫务农的小孩得到一笔生意,突然发现一直跟在我们身后的小马夫不见了。
他为什么放弃跟着我们了呢?不知道。但是因为这一段同行,他也好,狐狸也好,都对我们具有了意义,小马夫还好几次在岔路口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路,让俩老弱没有耗费多余的精力。《小王子》的那只狐狸教给了小王子很多道理,小马夫的狐狸会让不愿意上学的他学到些什么呢?我想未必会比现在的学校能教给他的差。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纳西雅阁,洛于村。

住定了店,吃过饭,腿脚又轻快起来。我站在台阶上,问七八米远处平台上的老米看到了什么;却没发现背后有两个老外,他们想下台阶到院子,因为我站在台阶边缘说话,他们就等在那里,其实那台阶有一米多宽,他们走过也碰不着我,这等待大概只是出于尊重。这等待也让我很不好意思,一发现就赶紧走下台阶让路。

绕着客栈外的村路兜一圈。
村子里人家都守着玉龙雪山过日子。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日子就流失在衣衫裤脚拉得长长的影子里。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坐在院墙外面墙根脚等日落。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客栈家二楼平台上也有客人在守着拍日落。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走上去才发现他们是踩着主人家的玉米挤在那里拍。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我不知道主人家的玉米能随便踩吗?但是想到开始那一幕等在台阶上的老外。
我们中国人是挺不管不顾别人。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不是反着在说“不知耻真乃勇”呢?

当天纳西雅阁里除了我俩和五六个外国散客,还有一群大约二十来个国内游客,一到客栈就先大肆洗衣服把衣服晾满整个院子,然后穿着打底的秋裤满院子串门——看到这些行为我们就知道遇到典型中国团友了——明天早上一定得早起,早起还一定伴随着各种大呼小叫……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隔壁房间的团友起身了,起床头件事开电视。昨天我在餐厅听到另一位男团友找老板:“老板啊,咱们房间的电视咋没法看啊,这出来好几天儿都没看新闻了!”这也是典型团友行为,从一进房间就会打开电视,直到夜深电视伴随入眠,第二天一早一睁眼再打开电视。

我还在梦的气垫床上躺着,迷糊中分不清外面一浪高一浪低的是那群穿着秋裤串门的妇女在唧唧啾啾,还是隔壁房间电视传来的女声……女声的海洋……睡意荡漾……突然,一阵帝国主义的铁蹄盖过一切含混的女声,脆生生踏破了我正努力给自己的睡意建造起来的保护性的玻璃房子——两个男人换上登山鞋当当当在房里走来走去……(大爷,你们家是钢筋混凝土楼房,这乡村小客栈不过是木头泥巴而已)……我负隅顽抗,习惯了铁蹄也变成鼓点,均匀的哒哒敲着融入女声二重唱三重唱小合唱,音波继续翻滚……半睡半醒中我琢磨这个问题:她们怎么一起床就有那么多话要说呢?莫非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突然,一只公鸡从院子里翘首往楼上打鸣:“嘿,你俩起来没?该起来了!”……一只老鸹开门往院子里呱叫:“起了起了的。”……两三只母鸡又热情地叫上来:“起来了?下来吃饭哪!”……老鸹又一次开门,飞上屋檐,大声回应……客栈厨房传来炒菜的声音,烟囱向晨星初现的天空冒出几缕烟。睡意冰消雪融,客栈养了很多鸡,却没有听到公鸡打鸣,是不是因为几乎每天都会有这种团友来叫早呢?房前屋后树上的鸟这时开始叫了,先是一两声脆脆尖尖打着弯儿拔高的领唱,然后就哄的一下群鸟合唱开来,叫了十多分钟,又蓦然全部停歇。一片冰一样蓝的寂静后,全部动物鸟类昆虫又一起发出各种嘈嘈切切悉悉索索的动静,但这所有声音全都变得像隔了一个海岛那么遥远,因为,第一缕阳光射进山谷,白天来临。太阳是无声的,但是为什么却能成为声音的屏障?仿佛阳光具有一种更大的声音似的,你看不见它,也能听见。我想我躺着也是白睡睡不着的了。第二天已经来到,不管我的睡梦完没完成、乐不乐意。




附资料图片:
高路23公里 <wbr>1,山村日影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