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2010-01-16 13:07:17)
标签:

攻略

旅游

雪山

转经

转山

分类: 匍匐在山路

10月17日: 行程10小时,宿阿丙村小卖部平台上,海拔2300米,全天海拔上升1200米下降1400米,翻越南通拉山

当青稞收获的季节里,背上行囊阿妈你走了,
装满一生未了的心愿,走向沧桑苦难的尽头。
风里雨里望穿儿女的眼,岁月悠悠阿妈没音讯,
夕阳下美丽的紫兰花,仿佛阿妈慈祥的笑容。
从此啊,阿妈您再也没有回首望,
只有长满青苔的阿妈读崩,静静躺在夕阳下的紫兰花丛中。
                                                                       ——歌谣《阿妈读崩》

(阿妈读崩是梅里内转路上的一座玛尼堆,一位西藏来的老阿妈在转山途中去世,儿女建起那座玛尼堆纪念阿妈。)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在我们出发后没几天,德钦朋友星星六十多岁的妈妈也出发外转了。出发前老人家为了增强体力,在医院去打了好几天球蛋白之类的补针,她身体不好,常常都在吃药看病住医院,可是为了外转,身体也不在意了。朋友六一的妈妈有严重的风湿痛关节炎,骨关节已经变形,平时走路都是一步一挪,可是只要有机会,也要去外转经,上次转经时她的老姐姐在路上差点死掉两次,她自己也是备经艰辛,但说起转经,老太太依然很神往。
       这次在路上,我们遇到自己走路转山的孩子最年幼的大概五六岁,更小的是背在妈妈背上的婴儿,最年长的是一位83岁的西藏老者。我们在翻越南通拉山的途中两次遇到他,老人家没背包袱,拄着两条竹杖走得飞快,我想给他拍张照片,结果竟然追不上他——每次我把相机掏出来再打开电源,老人家就走到前面很远去了。这个年龄还不算破记录,星星妈妈转山时遇到了93岁的老人,不知那算不算最高记录?下面几位是老者的同路人: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6:50南通拉萨出发,天还黑着。7:30日出时,我们已经走到南通拉山前的新康拉山上。新康拉山的特色是108座献给诸神的曼遮堆。在藏区,每座山头堆一座以小石块和树枝搭成的曼遮是很常见的,但这里的曼遮皆用泥土、树枝和枯叶搭成,而且相距仅十多米。我们走得很慢,过两座曼遮堆就休息半分钟左右。一路遇见好些转山人,有一家三四口一同出来的,有一个村子七八人约伴而行的。这一家子老头老太带着子孙辈的,老人家走得虽慢,但一边走一边很热闹地聊着家常,听说话声音中气还足得很!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小朋友走路是用跑的,一路蹦蹦跳跳不知疲倦。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这位姑娘是青海转山人,很活泼,我们在河谷森林里扎营时就遇到了,今天又数次在路上见到,她每次见我都对我笑。如果我是男人,一定要被她笑得神魂颠倒了。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将近南通拉垭口时有个小卖部,爷孙俩守着,卖饮料方便面和酥油茶。娃哈哈的冰红茶居然才4块钱一瓶,我觉得简直便宜得不像话,这么艰苦遥远的运输过程啊!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再往前走,品初阿茸玛和阿西在路边等着我们一起午歇,他们已经煮好了茶。我和阿东刚才吃过压缩饼干,就喝了点茶,然后烧开水冲咖啡。阿东一手咖啡一手烟,远处的景色与1923年大卫-妮尔经过时看到的一模一样,“在被森林覆盖的几条山脉组成的背景衬托下,大雪山的一堵山岩矗立在那里,闪闪发光,巍巍壮观,高耸如云。面对这巨大的自然景观,我们这批人在杂草中活动犹如小昆虫的一次聚会。”(《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法】亚历山德莉亚.大卫-妮尔)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13:20抵达南通拉垭口,垭口的经幡漂亮极了。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其实如果仅仅是围绕梅里雪山外转的话,不需要攀越南通拉山,可以从南通拉萨平行环绕到阿丙村。但人们都按照古代大师们开辟的路前行,认为这样走的意义更深远。翻过南通拉垭口之后视线一下子变得非常开阔,下山的路像藏歌里所唱:桑烟是蓝天的柱子,小路是大山的腰带。整个外转线路由此折而向北,绕到了卡瓦格博的背面。这里遍地松树,衬着蓝天,显得高亢爽朗。
       走了几个盘旋之后,望得见河谷里的阿丙村了。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望见阿丙之后的路是在树林里回环下降,我和阿东走在最后,遥遥听见歌声,藏族人唱歌真是美,尤其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山谷里听来。我也跟着唱在新农村客运班车上新学的:牙啦利索,啊牙啦牙啦牙啦(就学会这一句),结果音量太小,期望人家听到了回我个声儿,根本不可能,我的歌声只有方圆十米内听得见,哪像山下的歌者,恐怕我们跟她要隔着两小时路程呢。阿东说起他翻越碧罗雪山时候的趣事,也是听见有人高歌,向导说,“唱歌是我们村子里嫁过去的呢,我们走去她家吃饭吧”,结果循着歌声这一走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才到。
       16:50抵达阿丙村。阿丙真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进村的狭道仿佛关隘。

梅里雪山外转第5天:83岁的神行老者
       我们在阿丙村头第一家小卖部的巨大门廊上扎营,晚上这里陆陆续续来了好多转山人,后来足足有三十多人睡在门廊里,就我们两个用帐篷,其他都是被褥一铺塑料布一裹就睡。因为今天路上聊天的人多,我学会了谢谢的多种说法:土机器是拉萨藏语,加呐是德钦藏语,在察隅和左贡也通行,嘎争气是青海藏语。路上跟我们借骡子的高血压老人和帅哥喇嘛、漂亮尼姑一行到了阿丙之后直接包车前往察瓦龙,他们要付骡子钱,品初和阿茸玛推辞,最后还是帅喇嘛坚持给了。
       我们带的蔬菜快没有了,品初他们就跟小卖部老板娘商量向她家买点菜,结果买了一大块枇杷肉、一大个萝卜和一大把青菜,还有四个自己家小麦粉做的大饼才50块钱。阿茸玛买完东西就帮小卖部老板娘家干活、背核桃,结果跟人家女儿聊开了,还带我去她家做客。他们家的房子真是大啊,厨房简直像个篮球场。看得我羡慕不已,回来跟阿西说起,自此后他说起阿丙村小卖部就称为那个“Rich lady”。
       晚饭时点着蜡烛围坐在一张方桌边,这是我们出发以来第一次围着桌子吃饭,平常都是坐地。阿西基本吃素,今天吃到枇杷肉汤煮的萝卜白菜也很高兴,比平常多吃了一碗饭。其实他以前是吃肉的,前几年去尼泊尔,受了素食主义者的影响,就认为应该减少自己的饮食,他说:我如果今天吃了肉,明天还会想吃;如果今天吃了三碗饭,明天会想吃四碗。所以我不吃肉,也减少食量,慢慢地越吃越少,也不觉得想吃。
       但今天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品初说起路上的人告诉他:在察瓦龙乡所在地,扎那,有检查站,外国人不让进藏。我们前面有两个外国人被拦住了,据说一人给了五六百块钱贿赂警察才给放行。还有老外被拦住的,说是要办签证的话要给三四千,人家当然不肯给这么多钱,只好折返沿怒江到贡山去了。这消息前几天也有传闻,但今天品初听人说是很确实的。阿西开始忧心忡忡了……

 

梅里雪山外转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