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智力的生理基础
(2016-06-29 23:21:57)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育百科 |
一个正常人的大脑的重量大约是1500克左右,但婴儿出生的时候脑的重量大约只有300克。当然,在婴儿出生之时,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已经达到了所需的数目,大约在140亿-1000亿左右。出生之后的人们,大脑重量的增加不是在神经元数量的增多上,而是在神经轴突和神经细胞树突的生长、神经轴突的突触发育、神经轴突周围的髓磷脂的增加等方面。
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在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系完成的。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将大脑比作一个城市错综复杂的地形图。假如现在我们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一位置,现在要到另一个以前从未涉猎过的地方去,而且希望能够在这两个地方之间建立起一种关联,以便自己今后无论如何在两地之间行走,都不会出差错。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或许会查阅地图(包括纸质的或者电子的),明确大致的行走路线和方向,会实地考察路途之中一些比较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让自己留下记忆;会选择交通出行的方式,研究公交、地铁、步行、自行车等多种方式之间的差异,等等。第一次的探索是比较费心力的,但如果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走上几个来回,大体就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两地之间行走的多种选择。
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所做的就是类似的事情。从某种感官获得的信息,如果能够进入到大脑中来,会和大脑中的某些特定的区域、特定的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系。信息从某一位置传递到另一位置,就非常类似从“神经元地图”的某一点传递到另一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过程,要刺激所经过的一系列神经元周围的突触,通过突触建立起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神经回路。不断强化神经回路的过程,就是巩固和记忆学习成果的过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有可能形成类似的回路。
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小的阶段开始,就能够通过各种感官来全面接触世界、理解世界,那么他在大脑中建立起来的这些神经回路就会非常丰富,被调动的神经元也就会更多;如果孩子总是有多种机会不断重复和深化这些学习过程,这些建立起来的神经回路,以及神经突触和神经系统就会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状态,那些不被使用的、孤立的神经元就比较少。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孩子就有了较好的智力基础。
智力不单单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的。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给他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让他的五种感官来充分地认识世界、充分地体验生活,让给他提供充裕的生活保障,来促进他的身体发育,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他大脑的重量能够按照生长发育的规律达到成分的发展,生长出来的突触非常丰富的时候;他与周围的世界能够有良性的互动,让大脑绝大多数的神经元都工作起来,让尽可能多的突触都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他的智力就有可能达到良好的发展。
孩子的每一种智力都是相关器官的生理潜力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每一次的“学习”过程都会牵扯到一定数量的神经元系统。外部的反复强化会内化神经回路,让其成为稳定的结构;内部的改变又会影响孩子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这种互相促进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个神经回路,就构成了一个人智力的生理基础。而这些回路上的一个个“节点”,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知识。
在孩子的大脑神经回路尚处在比较混沌的状态下,您给他创建了什么样的神经回路,让其建立起了怎样的“神经元地图”,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智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