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让学生爱语文不是容易的事【原创】
(2016-04-12 00:32:1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育百科 |
原文地址:让学生爱语文不是容易的事【原创】作者:书虫625
单纯从兴趣爱好上来说,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喜欢学习语文,诗情画意魅力无穷语文给爱好文学的学生提供了绚烂多姿而又充满幻想的世界。可是现在的学生却很难喜欢语文,盖因学习语文的使命感掩盖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高考责任大于天。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必须服从于高考的需要,否则,十年寒窗苦就会付诸东流,升学竞争的压力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兴趣爱好。
既然现在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语文教学的期待是偏重于考试有个好分数,那就不必指责语文老师“考什么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也不必对学校教育腹诽谴责:这样做并非是老师和学校的主观意愿,而是形势相逼耳,是老师和学校教育的切肤之痛。当语文沦落为上大学的敲门砖,它的本来面目就被应试化的训练题掩盖起来。当语文的文学性被高考取仕所绑架的时候,就只能剩下支离破碎的单项知识训练形式,这是无可奈何的事。面对激烈的考学竞争,老师不敢也不能按照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生不能按照兴趣爱好“术业有专攻”,不喜欢“应试语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生存之需大于趣味情调,只要竞技考试存在,学生喜爱语文就只能是一种奢望:这真是一种遗憾。
语文教材是文学浓缩删减版的微型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见浩如烟海灿美如花的文学世界。学生的灵魂与语文毫无间距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文学世界所包含的典雅温婉、清丽雄伟、壮丽悲壮之美才会喷薄而出:陶冶学生青菜灵魂,唤醒蛰伏的灵性和善良的种子,催生出成家立业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充满书卷气和智慧。无需赘言,语文课文选编选还存在需要亟待改进完善的地方。那些文质优美弘扬人性真善美的佳文,不管年代多么久远,其启迪学生美好心灵的意义不会改变。如果教材太拘泥于严整和教育性,缺乏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趣味,学生也是敬而远之的,虽然为了分数不得不拿起课本,却也是形同陌路,离“喜爱”相去甚远。学生对语文教材不能相看两不厌,“想说爱你不容易的”。
语文不仅寄托着众多学生的文学作家梦,还是强国富民的文化锐器。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教育一向是用语文来开蒙的,学生们入私塾跟随着先生习字读书,背诵“四书五经”等大量的国学精粹,开讲明义之后再“术业专攻”,由此产生了灿如繁星的治国济世精英人才,还诞生了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语文是百科之基础,是解开未知世界奥秘的神奇武器。语文的重要性怎样估计都不过分,它让学生走进文化世界,了解芸芸众生波澜壮阔的百变生活;让学生贴近大地山川的灵魂,从奇妙的文字中感受岁月的轮转复始和春风秋雨变换更迭;让学生汲取文学的正能量,在文学世界里编织幻想自己的人生角色,彩排自己生命理想,学会悲天悯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命,关注尊严:成为人格健全而又善良的人。语文不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让学生爱语文不是容易的事。现在学校的语文老师,大多数是敬职敬业的好老师,他们虽然痛惜一篇篇的文学美文被肢解得体无完肤,也被被高考试题折腾得晕头转向,但却也尽职尽责,扮演好自己的教师角色,在研究高考命题规律和推测试题知识点分布以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尽量给学生还原一个完整的语文形式,尽量在应试教育的夹缝里拓展一个纯文学的美妙世界。这种既让学生拥有考试技能又使学生有机会赏读美文美韵的教学行为,实在是目前社会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
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考机制和社会用人机制达到理想和谐的程度,学生的前途理想不再紧紧捆绑在一张高考试卷上,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将会迎来一个春意盎然的春天,爱好语文的学生将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文学作家梦。
前一篇:[转载]初中各学科知识口诀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