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三年能走多远》节选(二)

(2015-08-21 00:20:17)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观察

(续)

10年前,当我们来到北京,面临儿子的教育问题时,尽管知道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但那时候他才刚上幼儿园,高考似乎还很遥远,我们乐观地以为,难道十年时间,难道从幼儿园起就在北京读书,到时候还不能在北京高考?

但是,10年过去了,高考已近在咫尺,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我们离开故乡已经10年,儿子4岁来北京,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北京度过,他已经长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了,现在要让他回四川读高中,回四川考大学,对他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如果不回去,又该怎么办?将来的路怎么走,必须在中考之前作出决定。

这时候,一个以前我们想过却没有认真考虑的选择摆在了面前,那就是出国留学。

其实,即使没有高考这道坎,是否一直在国内接受教育,也是我们早就想过的问题。国内教育有它的优势,但种种弊端也是众所周知。况且,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如何孩子都有必要接受国际化教育,只是以什么方式接受,在哪里接受,什么时候接受,我们还没有认真考虑过。现在,由于高考的逼迫,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不得不在初三这一年落地,所有的可能性就都必须认真对待了。

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那段“国际学校考察记”。通过考察,我们对未来的路基本上心中有数了,选路的担子终于放下。

但就在考察后的第二天,我突然接到父亲从成都打来的电话,说他的体检报告出来了,肝部有阴影,癌胚抗原偏高,“反正肝部是长了东西,但性质还没确定。”

虽然他的语气轻松,轻松得就像我们说得了一场感冒,有点发烧一样,但对我却犹如晴天霹雳。年初他在成都做完直肠癌手术后,活检是直肠癌一期,那时尚有比较大的希望,只要癌不转移,就有可能长期生存。但现在,转移了,每个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心如刀绞,顾不上其他,马上飞回成都。

2011年对儿子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我是家里的独女,没有兄弟姐妹,母亲早逝,我就是父亲唯一的至亲,是他唯一的依靠。

回成都后,天天跑医院,除了陪父亲治病,还希望他最后的时光过得美好。我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修订和印刷已经写好的自传,完成他人生的夙愿。照顾他饮食休息,陪伴他走亲访友,享受生命的乐趣。这个过程既美好也艰难。

而儿子那头,他也在尽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路。

自从我和他爸考察了那所国际学校,“高中读国际学校,本科出国留学”这条路线就几乎确定下来,儿子的初三就在为这条路作准备了。

我和他爸都没有留过学,对这件事没有切身经验,我们的英语又很差,不能直接阅读英文原始材料,得到的信息都是二手货。显然,我们自己是不具备把孩子送出去的能力的,要想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好,必须依靠别人,具体地讲,就是找到一所靠谱的国际学校,能让鲁鲁接受不同于公立学校的高中教育,顺利由国内教育过渡到国外教育。

那天我们去考察的国际学校,因为从属于一个名气很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所以首先进入我们的视野。考察结果确实也很满意,遂作出决定,就去那里。决定一作,心也定了,只等着面试通知,后面的事就按部就班了。

但父亲的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我回成都后,北京就只剩了儿子和他爸。这是自儿子出生以来我离开他最久的一次,我在成都陪着父亲治病,儿子则在北京努力着他的学业。

 

二、上国际高中,脱离应试轨道


    2011120,周五。晚上照例和鲁鲁在QQ上见面。自从我来成都,QQ就成了我们的主要交流工具。他打字比想象的快多了,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练出来的。

    刚开始和儿子用这种方式交流,感觉有点怪,似乎不像儿子了,从小到大我们就没用这种方式说过话。他说“你的生日快到了。”后面跟一朵花(表情)。我说“这段时间你爸辛苦了,你也辛苦了。”加一个笑脸。他说“谢谢。”这种文质彬彬的方式,让我有点不习惯。不过很欣慰,文字可以反映更本质的东西,文字更接近灵魂,这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日常的儿子,这个文字中的儿子更文雅深沉。

    这天,鲁鲁在QQ上告诉我,他和老爸去那所国际高中参加了考试,中午一点半开始,考了四个小时,五科都考了。“老师说不错”,特别是英语口语得到比较高的评价。这一点让我略感意外,鲁鲁性格沉静,平时言语不多,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口语,结果没想到反而加分。

    两天以后,他爸来电话,说学校通知,儿子考上了!

    大好消息,再也不用求人了!第一次真正觉得轻松。想起儿子一路走来,进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每一个关口都是无尽的麻烦,现在初升高在即,也是一个重大关口,却如此轻而易举就过了,我们甚至都没去找过任何一个人,就凭他自己,就考这么一次试,就有书读了!真让我不敢相信。

    这让我第一次体会到,走出国的路,虽然也要考试,也累也苦,甚至更累更苦,但这种累法不一样。压力不是来自你不可掌控的环境,命运不是由别人在安排,是你自己在决定自己。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一切都在自己手上,只要努力就有收获,未来是有希望的,累也累得甘心。多年来我第一次进入一种单纯的、畅快的状态,天空敞亮纯净。

    电话里他爸和我商量,既然高中已经录取了,那么中考也可以不去了,这剩下的半年怎么安排呢?他认为这半年学校都是复习备考,没有新内容,去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干脆自己在家学点东西,做点什么事。

    他说得有理。但不去学校,儿子一个人在家待着行吗?没有计划,没有氛围,独自学习很难坚持。至于做点什么事,想法是很好,但做点什么呢?电话里商量无果,暂时放下,不作决定。但有一点我们达成了共识,就是这半年可以抛开课本,读一些书,做一点事,很多一直以来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这段时间就可以做起来了,譬如写作。


(节选自《三年能走多远——我这样把平凡孩子送进世界名校》  鲁稚/著)


[转载]《三年能走多远》节选(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