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校长杂志
校长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616
  • 关注人气:1,2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三年能走多远》节选(一)

(2015-08-21 00:19:4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观察

引子

20101128,我和孩儿他爸一起去北京某国际学校考察,为即将升高中的儿子选校。

接待人员给我们泡了两杯咖啡,是雀巢咖啡!就这两杯咖啡,顷刻之间就让我们心潮澎湃,几乎当场决定,就来这里!要知道,儿子从小到大,从幼儿园起,读了这么多学校,从来都是我们去求人,别人能接收他,能让他去上学,我们就感恩戴德了,还从来没有谁为仅仅作为家长的我们倒过一杯水,更不用说是一杯热腾腾、香喷喷的咖啡!

望着接待室墙上那一排排阳光灿烂的毕业学生照片,背景都是国外的哥特式建筑,下面的文字标注着美国排名某某位的某某大学录取——那排名还没有超过两位数的,甚至有一位数的。

“这些都是你们的毕业生?”“对,都是!”我们满眼的羡慕一定闪现出非凡的光芒,以至于招生办主任放下手里的工作,亲自陪我们参观校园,讲解他们的课程,以及毕业生的美好前景。最后,当我们握手告别时,我深信,我们已经为儿子找到了一条路。

其实,找路的工作早就开始,也许从10年前儿子还未踏进学校,我们就已经在为他的今天找路。

 

第一章  找路

 

一、北漂十年,现实逼出来的选择

我们是2001年举家搬迁到北京的。那时候,儿子还小,我们也还年轻,怀着对未来无限的幻想,没有考虑太多,就定居在了京郊的昌平区。

和绝大多数怀揣梦想来北京奋斗的人相似,我们都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社保医保,没有三亲四戚,没有标准的普通话,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北漂族。

在北漂族中我们不算惨的,毕竟在成都已有自己的事业,已有一定的经济积累,来北京之前也已和北京的有些单位建立了工作联系,最为明智的是,我们一来北京就买了一套房,买在昌平,当时才每平米1850元。

之所以选在昌平,除了房价便宜,还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儿子鲁鲁上学方便。这是昌平区政府所在地,已经是成熟社区,幼儿园、学校一应俱全,还有比较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小区的周边就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三所高校,孩子们可以到大学的校园里玩,小区住户中有不少大学老师,他们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儿子的同学和玩伴。种种这些都让我相信,这是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地方。

但毕竟,这只是我的理想,当我们真正在昌平定居下来,才发现,儿子的成长之路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虽然住在北京,在北京工作,北京纳税,但没有北京户口,就算不上北京人,在很多事情上,就和北京人不一样。

鲁鲁当时四岁半,在成都只上到幼儿园中班。一来北京我们就开始为他上幼儿园奔波。其过程不必细说,反正就是各种的难。从六月份跑到八月份,想了无数的办法,直到八月中旬都还没有结果。就在我们已经打算去附近一所貌似简陋的民办幼儿园报名时,八月中旬的某一天,一个关键环节突然打通,形势豁然开朗,儿子就入园了!是昌平区条件最好的机关幼儿园。

鲁鲁一生都有贵人相助,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他人生之路的每一个结点,都会突然出现关键性的转机,而导致这个转机出现的因素,是之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我只能说,上帝喜欢他!

这之后的幼升小,小升初,无不如此,总是在山穷水尽之时,突然又柳暗花明,充满着戏剧性。最后,他终于以一个北漂后代的身份,在北京这个地盘上,从幼儿园、小学一直读到初中三年级。

但再往前,我们就无法走通了,因为横亘着一道坎,太高太高,任谁也难以逾越——那就是高考!

 

(节选自《三年能走多远——我这样把平凡孩子送进世界名校》鲁稚著)

 

[转载]《三年能走多远》节选(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