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传播平台

(2014-07-18 16:08:40)
标签:

育儿

分类: 《校长》卷首语
《白卷》2014/07 总001卷 
一个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传播平台
卷首·肩膀上的父亲
文 / 白卷编辑部
1919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针对当时的情况,鲁迅提出了对“大家长家庭”的反对,他认为对子女应该坚持三个必要的原则:理解、指导和解放。从家庭的角度上,应该放孩子们“进入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鲁迅的文章无疑具有先哲的洞察力。时光如梭,此文虽然写就已近百年,而我们现在仍在鲁迅当年的“问题漩涡”中打转。但现今时代早已不同,中国也很少有几世同堂的大家族了,原来权威家长的形象更有了极大的弱化。那么鲁迅的原则真的是否还合适?

再分析这篇文章,发现它的终极核心其实根本不在父亲如何做,而是:哪里才是“宽阔光明的地方”?这恰恰也正是我们所要考虑和面对的迫切问题。

现在,一提起孩童的这个“宽阔光明的未来”,专家、学者、父母甚至亲朋好友都满口培养独立、自由公民等等。但这些不过也是19世纪以来的成人们灌溉出来的概念。实质上,儿童们是否真的必须如此呢?

想要重新琢磨这个问题,就必须逆转鲁迅先生的思考方式。或者说,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把他们当成与成人同等的人类去看待。

儿童一样有自己未来应该展开的生命,对于此,我们不能强以为知。作为“父亲们”最需要做的,应该是陪伴和协助他们的成长。而不是有威严的去指导和解放他们的未来。

换句话说,倘若儿童与成人拥有同等的生命和尊严,它的未来同样存在无限的可能性,那么谁有资格来指导和解放他们呢?

如今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即使承认阿猫阿狗的生命和尊严,却绝不肯承认儿童亦然。我们看到那些“父亲们”,仍然“聪明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放”儿童,却从不努力学习领会儿童自身的成长方式,并去协助他们具备释放自己潜能的力量。

有些更不堪的“父亲们”,甚至把自身的希望也压在儿童的头上,偏要给他们生生的造出一条路来,用残忍而沉重的私爱和千年之道德,压制子女们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未来。这又是如何的荒谬?
鲁迅说:父亲们应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但更多的时候,那些“父亲们”只是在自以为扛住闸门之时,把双脚放在了儿童的肩膀上罢了。

或许,这个问题今天应该倒过来由孩子们来问才对:我们现在怎样做儿童?

《白卷》2014/07 总001卷 目录
卷首
肩膀上的父亲/白卷编辑部
01
读报
05-07
政策
谨防撤点并校的负效应 /杨东平
08-09
人物
钱穆与新亚书院 /李旭忠
10-13
思潮
李培根:
教育要培养现代人格/ 蒋保信 王梦瑶
14-17
瞭望
芬兰教育做到第一的秘诀/ 王可
18-21
发现这一代的潜能/ 戴维斯
22-27
专题
P28-47
起跑线上的儿童
起跑线之争
儿童的领导者
朋友在哪里
最重要的生存
儿童的面子
保护儿童的尊严
教育人问
48-49
专栏
警惕校园中的“人质情结”/ 茅卫东
50-53
走近西方教育/ 程红兵
54-58
说“打磨”/ 吴非
59
新知
量化自我及其对学习的意义/ 焦建利
80-82
学习工程师推动学校变革 /张渝江
83-85
可汗的深度见解/ 杨晓哲
86-89
书影
90-91
亲子
赞美真的对孩子有利?/ 克劳迪娅·哈蒙德
92-93
老师,您冤枉我了!/ 天天妈
94-95
孩子当众发飙怎么办?/ 赛斯·赛特
96
一个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传播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