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问教育人》专栏(6)
校长传媒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xzcm888
贾书建(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问陶继新:
陶老师您好!您的道德文章令我景仰。您曾经接触过许多名校、采访过多位名校长,我要向您请教的问题是:您对当下中国的“巨型学校”现象怎么看?它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是否矛盾?它的前景如何?它会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吗?
陶继新(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
您好!先谢谢您的鼓励!
“巨型学校”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办学方对“巨型”的打造形成合力之后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现象。如果办学方不是着意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一心想着满足人们上好学渴望的话,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并没有什么矛盾;如果通过夸大性的宣传或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聚拢生源与追逐名利的话,经过一定时间的考量,老百姓则会看清其真实面目,“巨型”也会不断缩小甚至很快轰垮。现实中这方面的例子,并不是什么新闻事件。
优质的“巨型学校”像世界上大的企业集团一样,多有着持久的生命张力和持久的发展潜力。不过,即使优质,也不可能太多,也不可能成为主流与方向。因为真正能够“经纶天下之大业,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者”真的是“几希矣”,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主要负责人的大气魄与高品位,试图构建“巨型学校”者,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基于以上原因,我反对盲目的“巨型”追求。绝大多数办学者,应当立足于当下,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校。不是在“大”上追索,而是在“质”上下功夫,让更多的优质学校星罗棋布,成为当地百姓孩子就学的理想之地。
我是谁:范明刚(山东省肥城市河西小学白云山校区教科室副主任)
我要问:李镇西
问题内容:
尊敬的李校长:您好!久仰您的大名,据我了解您不仅是一位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教育家,在自己女儿的教育方面也非常成功。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往往是投入本职工作多一些,这就耽误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为此,我想了解一下您在教育女儿方面有哪些实践智慧,能够做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我很想学习之!
李镇西回答:
我一般不通过媒体开专栏这样的回答问题,如果范老师有问题,可以到我的博客留言,我固定在我的博客解答。
我是谁:傅建林(福建省安溪县第六小学)
问:顾明远
问题内容:
据有关方面调查,当前学生的厌读人数呈上升趋势,从集体的撕书事件,到因学习负担过重而轻生,屡见不鲜,是否与我们教育的统一要求,统一教育模式有关,面临这样的问题,一线老师要何去何从?
顾明远回答:
您好。您可以看我的顾明远教育随笔三卷本《杂草集》、《野花集》、《绿叶集》,福建教育出版社出品的。里面有很多内容可能对您有帮助。
(编辑
王慧)
(2014年2月《校长》杂志“教育人问教育人”专栏)
《教育人问教育人》栏目·问题征集
教育圈很大,也很小。无论您是谁,来自哪所学校,做着什么工作,您都可以向教育圈内的任何人提问,提问任何问题。
无论是“英美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之类的宏观问题,还是“如何帮助班里的多动症儿童”这样的微观问题,无论您是向教育大家发问,还是仅仅想问一个您工作中的下属,只要您想问的人,我们都帮您联络到他,请他回答您的问题。
《教育人问教育人》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理想与现实问题的栏目,这些问题,您或想到,却从未有人回答,您或想探索,却一直无处着手。
《校长》杂志会挑选出特别有趣或者特别实际的问题,每期大约五十个问题左右,然后以我们所有的人脉和资源,向被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告之大家答案。如果您的问题有幸被选中,我们将赠送您当期杂志作为纪念。
当然,因为我们能力有限,或者有些提问者的胆识无限,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得不到答案。但是,我们会抱着一颗执着的心,以最坚持的手法,尽量完成您的愿望。就算一些无解的问题,我们也会把无解的原因和我们寻求解答的过程写出来。
另外,也请您的问题遵循我们的原则:
1.尽量选择问教育圈内的事。
2.只能问中国人。
3.不能在提问中攻击人。
请遵循以下格式,投稿到栏目编辑王慧的邮箱920982814@qq.com。
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