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人问教育人(4)

(2014-03-07 11:50:21)
标签:

教育

理想

成就

事业

分类: 《校长》看点
《教育人问教育人》专栏(4)

教育人问教育人(4)

《教育人问教育人》栏目·问题征集

    教育圈很大,也很小。无论您是谁,来自哪所学校,做着什么工作,您都可以向教育圈内的任何人提问,提问任何问题。
    无论是“英美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之类的宏观问题,还是“如何帮助班里的多动症儿童”这样的微观问题,无论您是向教育大家发问,还是仅仅想问一个您工作中的下属,只要您想问的人,我们都帮您联络到他,请他回答您的问题。
    《教育人问教育人》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理想与现实问题的栏目,这些问题,您或想到,却从未有人回答,您或想探索,却一直无处着手。
    《校长》杂志会挑选出特别有趣或者特别实际的问题,每期大约五十个问题左右,然后以我们所有的人脉和资源,向被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告之大家答案。如果您的问题有幸被选中,我们将赠送您当期杂志作为纪念。
    当然,因为我们能力有限,或者有些提问者的胆识无限,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得不到答案。但是,我们会抱着一颗执着的心,以最坚持的手法,尽量完成您的愿望。就算一些无解的问题,我们也会把无解的原因和我们寻求解答的过程写出来。
    另外,也请您的问题遵循我们的原则:
    1.尽量选择问教育圈内的事。
    2.只能问中国人。
    3.不能在提问中攻击人。
    请遵循以下格式,投稿到栏目编辑王慧的邮箱920982814@qq.com。
    谢谢!
教育人问教育人(4)

    我是谁:林日新(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老师)
    我要问:张校长(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分管业务校长)
    问题内容:
    杜郎口搞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种新型的互动教学方式。据说用这种教学模式 700余学生只有2个没考上省重点。这种教学改革真的很神奇吗?然而,三年来,我们学校用同样的方式搞课改,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老师们感到很困惑,小组讨论法学习,学生纪律反而没有传统的位置的好管理,这难道是因为生源问题,还是老师没有学到杜郎口的精髓?
    杜郎口的老师是否也曾遇到过如此困惑?
    回答:
    不是生源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生源肯定比你们的生源还要差。我觉得应该还是没有学到精髓,但是这精髓问题我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最好是你们到我们杜郎口来看,来实地了解。如果非要在这里做一个有效的解答的话,我建议你去看我们杜郎口的官方网站,其中学生管理栏目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

    我是谁:张连河(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第一完全小学)
    我要问:卓立(北京润丰学校校长)
    提问:
    现如今,升旗制度是基层学校中一项常规性的制度,也是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可是许多学校的升旗制度流域形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许多都是网络上“复制”过来的,发言主题多是不切合学校实际、“大而空”的,是言不由衷的;发言的时候,往往存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您觉得如何才能是升旗仪式不走过场、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回答:
    学校应向学生强调,每周的升国旗仪式,本身就是非常重要、严肃的活动;学校也应把每周最重要、最荣耀的事情放在升国旗仪式上,向师生广而告之。
    在我的学校,只有表现最出色、最值得大家推崇的学生或是老师,才能发表国旗下的讲话。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往往要提前通知,演讲者要准备几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郑帅(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小学部教师)
    杨校长,您好!
    关注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一线教师都深明此理。但在特别是竞争比较激烈的学校及民办学校表现更甚。如何更好的处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的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一定时间(一年内)高效的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如何让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恳请您给出详解,谢谢。 
    杨昌洪(贵州行知科技职业学校校长)
    回答:
    如何更好的处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个人的成长,他们之间不矛盾,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包括他的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成长的一部分。作为教师的我,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时候,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人成长的其他方面,比如,学生的品德养成、爱心培养、人格的完整、良好习惯等方面。您所说在实际的教学中,单一的教学评价下,学生的学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亦是立校之本。我也认为是的,但它绝对不是教育的立足之本、不是生命的立足之本。我个人认为,教师是应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负责,不是一个单一的评价体系,当然这些需要教育人的正义、智慧与果敢。
    如何在一定时间内高效转化?
    对一个孩子的培养或者转化,都不可能去用时间加以限制,因为老师和学生本人都很关键。不过,不管哪一种教育,那都是需要足够的爱和科学的方式,加上足够的时间,才能够真正地去温暖生命。
    如何让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
    我和我的老师们是这样做的,我们每天与学生同吃、同锻炼、同劳动、同活动、同训练、同学习。用我们的积极和突出的一面去带动和感染学生,我们在与他们一起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怎样去陪伴他们、教授他们、成全他们。学生也在我们的引领、带动、督导下健康成长,师生的时间和生活都得到了优化。
    以上是我肤浅的认识,敬请海涵!   
(编辑 王慧)
(2014年1月《校长》杂志“教育人问教育人”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