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镇西:家访仍有必要

(2013-02-28 10:49:56)
标签:

实验中学

仍有

心灵深处

只是

科技

分类: 教育观察

  一个老师问我现在做班主任还有没有必要家访。


  参加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家访,包括前几年做校长的时候。为此很多人表示不解:“现代通讯科技这么发达,还有必要一一去家访吗?做事得讲效率啊!”


  如果家访的目的仅仅在于向家长通报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甚至只是向家长“告状”,那当然不一定非家访不可。但是,家访仅仅是为了“告状”吗?我们提倡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家访,是因为“家访”这种联系方式有着特别的教育意义——家访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真诚的关怀。


  坐在学生家里同其父母朋友般地促膝而谈,比起在电话里三言两语地和家长对话,二者的心理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面对面的心灵交流,而后者只是例行公事般的情况通报。  

 
  都说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然而在我看来,这种配合首先不只是让家长每天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而更多的是设法使家长从感情上贴近学校,从心灵深处理解老师,并进而与学校老师一起为了促进孩子的进步成长一起努力。离开了家访,这一切显然是很难达到的。


  家访能让班主任切身感受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自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室”。了解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将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程种对学生真正的理解,进而让教育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一个对学生不但非常热爱而且高度负责的班主任看来,这样的家访本身就是他义不容辞的分内工作。


  离开了爱心,就谈不上任何教育。为什么家访?——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浸透着真诚的人情味。


(文/李镇西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2012年8月《校长》)

 

 更多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