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满意 意味着什么

(2011-05-06 15:40:43)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校管理
    近一个时期以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了政府和教育内部的共同愿景,而人民满意的标志不外乎还是那个学分,人民不看别的,只看这个东西,不管什么样的学校,只要会弄高分数,就会趋之若鹜,反之就门可罗雀,这是衡量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一个硬指标。
    我不想再过多地批判这一现象,而仅仅怀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提法的科学性。政府或许有多种设想,譬如解决入园难、上学贵、城乡资源不均衡等热点问题,在这些基本问题不能较好地解决之前,是没法让人民满意的。矛盾就在这里,大的问题没有处理,却又口口声声让人民满意,那么这个满意只能寄希望于教育内部,就是看分数指标,因为人民只看升学这一个结果。
    狭义地理解,让人民满意,就是无限制地追求高分数,就是无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是剥夺孩子休息玩耍的权利,教育规律不断被边缘化。现在,不论哪个学校,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岿然不动,有些走红的专家也提倡初三高三搞应试教育,其他年级搞素质教育。对此诟病者众,官员也无奈,减负的法律法规红头文件诸如此类的组合拳举得很高,落得很轻。照此下去,素质教育再推行多少年也不会取得实效。照此下去,学校只能更加世俗化工具化,教育的人文与浪漫被删除了。照此下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了必须的任务,二者之间冷冰冰的,除了压力与利益,别无情趣,人才培养与成长的基因也被掐断了。
    笔者之所以提出质疑,缘于与几个中小学生的闲聊。他们中有学习尖子生,也有成绩中游的学生,无论问到谁,都表示念烦了。一个读初一的小女孩,每次考试都保持年级前三,这本来是不错的,可是她的家长还是给她报名参加假期和周末的补课班,年后初六就要补习,她极不情愿,大家都沉醉在年味里,她却被迫关进孤寂的补习讲堂里,与火热的生活隔绝开,这对她的心灵是一个伤害,原本不需要补课,家长强让她补,没有丝毫自主的权利;一个上初二的男孩,每晚上二个多小时的家庭作业让他头疼,他很讨厌学习;至于小学生的厌学,也是作业多,除了语文数学,其他学科的教师上课多半敷衍了事,挺好的课学生却没有兴趣。如果进行调查,至少有95%以上的孩子是不愿上学的。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育不仅没有让孩子满意,而且令孩子讨厌甚至恐惧。一提到学校,孩子就害怕,孩子就胆战心惊,却硬着头皮上学,在这种环境和心态下长大的孩子怎么会健康?幸福就更无从谈起。教育办到这个份上,如果还沾沾自喜自我陶醉,那是令人心碎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教育越是让人民满意,就越是让孩子不满意!孩子越不满意,却越要搞,其结局就极有可能把未来输掉了。或许有人说,孩子懂什么,但相对于孩子,有几个成人不是学生?违背绝大多数孩子的意愿,就是害孩子,这是一个基本常识。笔者建议,政府别管人民满意不满意,而是先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4%这个数字指标,做切实负责的政府。教育这一摊子事,还是放手让教授、教师去干,作为专业人员,对教育该怎么干,他们更有发言权。不管有多少个不满意,都不能让孩子不满意!不管有多少人满意,而多数孩子不满意,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文/韦清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
(编辑  王建卫)
欢迎登陆《校长》杂志全球官网
http://www.xiaozhangchina.com/
欢迎登陆校长互动论坛http://bbs.xiaozhangch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