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海
孙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19
  • 关注人气:50,0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晒黑灯:娱乐大众的行为艺术?

(2010-08-10 08:54:09)
标签:

杂谈

连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拍黑灯”行动,波及大江南北。所谓拍黑灯,然后到网络社区里“晒黑灯”,剑指空置房,就是发挥网民力量一起来曝光身边小区的夜晚照,看看黑灯现象是否严重,用“黑灯率”来证明小区的空置率之高。

向来热衷“网事”的南京网民,也加入了这次行动,河西、江宁、江北三个热点板块成为晒黑灯的重灾区。

 


这是一场庶民控诉高房价的一种手段?还是娱乐大众的行为艺术?抑或是一场网络时代的闹剧?


 


善良的人们要掌握权威数据的话语权?


长久以来,关于空置房,一直未有明晰的数据。6540套空置房数据,始作俑者是某多年唱空楼市的网络名人,数据来源被证明是假的。尽管有许多支持和质疑的声音,但限于空置率的定义不确定性和调查的巨大工作量,暂时没有权威结论。不过对于民间斗士“想象”出一个数据,全部的分析基于这个数据之上,显然是不严谨的,就像他几年前就喊房价要暴跌一半一样,禁不起推敲。


毋庸置疑,空置房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且不论中国的空置房可供2亿人居住的言论是否荒谬,空置房委实成为高房价的一大公害。既然官方数据迟迟难产,于是乎,民间发起了这场运动,似乎无可厚非。人们要真相,要数据,同时要用这样的数据向“有关部门”施压,成为这项运动的终极目的。


黑灯率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黑灯率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现象来研讨,但作为一项研究数据来分析,则显得十分荒谬。


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拍黑灯全然成为网友的个体行为。如何量化、如何界定、如何评估,都是一场没有结论的娱乐事件。比如,我们认为应该调查成熟社区,只调查那些郊区的、刚完工的小区,数据是是失真的。短短数日,一个个个体的行为,试图面面俱到地选择不同年限、不同位置、不同档次的小区去拍照,显然是难以完成的。


还有一大堆现实问题:一般的户型至少应该有3到5个窗户的,即便住户都在家里,如果那会都在客厅看电视,只亮一盏灯,那黑灯率至少是60%!此外,晚归家庭怎样说?遮光好的窗帘怎样算?临时出门出差的怎样讲?


活动的愿意远远大于结果

我更愿意将此次行为,看为民间的一种无声的抗议,一方面有钱人囤积居奇,购买大量住房,闲置不住;另一方面,买不起房子的望楼兴叹,期望政府通过税费杠杆逼出“空置房”,杀富济贫。


事实上,这样的数据无法统计,何况作为民间这样的自发行为? 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公众了解到真实的房屋空置情况。但这一数据却成了敏感数据。民间发起,挑战权威,成为这场活动的主旨。


根据国际惯例,关于空置房的比例有个说法,一般在10%以内算正常,10-20%算有一定风险,而超过20%则为高风险。对比国内大多城市,有人猜测大约接近20%。但这样的数据迟迟难以统计。


如果真实情况和公众的猜测吻合,这背后实际反映的是社会分配问题,而非简单的有人投机。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扭转财富分配的不公状况,但公布住房空置面积仍是必要的,这既有利于决策者从市场角度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也方便投资者和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


不要让这样的有意思的活动成为地产娱乐化的当下,一个笑谈,一场自娱自乐的行为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