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字倒过来看,其意自现
我国汉字绝大多数是通过象形、指示、形声、会意等方法表示音、意的。而这些方法中借助“象形字”(包括“象形符号”)表示音、意,又是汉字最基本、最原始的特征。纵观汉字里的“象形字”绝大多数都是正写正看的,所以这类字只要你看懂“象形字”,字的含义容易理解。可是有些“象形字”是倒着写的,有的是侧着写的,这类字必须换个角度看(即上下翻转180°或左右翻转90°),才能看出字的本意并明白她的本意是怎么来的。此说有些训诂学早有解释,可是现在的字词典没有采纳,因此有人不大相信。但我认为此说符合实际,符合造字原理,应该肯定。下面举几个例子,请网友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1.“枣”是一种幼枝长刺的落叶乔木或灌木结的圆形或柱形红色果实,或叫“酸枣”、“大枣”、“红枣”。“酸枣”、“红枣”都是中药,且营养丰富,酸甜可吃。另有“黑枣”,属柿科。
“枣”是个象形字。此字倒过来看“木”字中间的“v”即枣树上长的“刺”,顶上那两点即树上结的果实——“枣”。由此可见“枣”字倒过来看,(即翻转180°看)其意更加明显。
2.“汤”的本意是热水。但正看不易看出此字是“热水”的意思。如果把“汤”字向上翻转180°看,其左边的“氵”仍表示水,而“汤”的右半部很容易看出是早年农村用的“水瓢”象形,瓢里边那两“丿丿”表示上升的热气。由此可知“汤”是个倒写的象形字。用象形字的方法解释:“瓢中的水冒热气”。可知这水是“热”的。故“汤”的本意是“热水”。
3.“虫”的本意是昆虫。“昆虫”生物学定义是:有一对触须,两对翅膀,六只脚、而又多是卵生的节肢动物。(不一定条条具备,占两条就属于虫类。)若把“虫”字倒过来,不难看出上边那一横加一拐折,就是“虫”头上的一对触须。下边那一竖和扁口,即“虫”的身子和翅膀。至于那六条腿在身子底下压着,不易看见,故省略。由此可知“虫”是个十分形象的象形字。但若不掉过来看,“虫”字这种写法令人费解。而掉过来看,非常象形、逼真。可见古人造字不仅观察的仔细,而且能抓住事物的根本特征。
4.“小”的本意是婴儿。(专家解释:1.是沙子或沙粒。2.是“1和八”的结合,一分为八,必然小)。其实“小”是倒写的象形字。若把“小”字倒过来,即翻转180°看,是襁褓中包裹着,小脑袋外露,双臂上扬的婴儿象形。婴儿在襁褓中包着,尚不会走路,所以没表示腿。待婴儿会走了,会跑了,就是长“大”了。“大”这个象形字就是由“小”字发展而来。“大”不仅表现了小孩摆动着的双臂,而且突出了两条奔跑的腿,意婴儿会跑了、长大了,快成大人了。所以“大”和“小”是同类,本质相同,外形有异。后来人们把时间短、体积、面积、数量、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比较对象(和大相反)都叫“小”,相反就是“大”。如:小孩、大孩,小树、大树,小房子、大房子,小斗出,大斗进,等都是本质相同,外形相异的人或事物。(据图画文字看“小”和“子”形状和本意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字是倒着写的。)
5.“首”的本意是:“大头目、大头领”。也指“头颅、脑袋”。后引申为:第一或最高、最大等。“首”字为什么具有这种含义?从正面看真令人费解。但倒过来看(翻转180°),原来“首”字是个象形兼会意字。下边是个大人的“大”,上边是个眼目的“目”。(目在头上,所以也指“头”)。这两种含义合起来就是“首”字所示之意——“大头目”“大头领”也指“头颅、脑袋”。如:罪魁祸首,匪首、斩首、叩首、首长、首都等都是本意。再如“道”即大头领走过或指引的“路”。“導”即大头领指引的方向。但专家说:“首”是象形字,是长着头发的人头。难道仓颉造字时普通人不长头发吗?难道秃头就一定不是祸首吗?
6.再有“鱼”这个象形字只有向左翻转90°才能看出它是水中的游动的活鱼。头向上是条被钓的死鱼。“阳”字向左转90°才能看出是“日照山头”,表示“阳光强烈”或“太阳”的意思。否则正看是“日薄西山”的样子。再有繁体字“車”,横过来看,是辆向前行进的“車”平面图。左右两边的“一”是两个车轮,中间那个“曰”是车厢,贯通车轮、车厢的“I”是车轴。故有轮、有轴、有载体的陆地交通工具叫“車”,现简化为“车”。简化字“车”即使横过来也看不出“車”的本意。由此可知分析汉字的本意以繁体字为准。
由上可知,有些汉字必须换个角度才能看出字的本意,因为她们的象形符号角度与众不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