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中”是阴阳水火适中的中
与中国的“中”无关
据《黄帝内经》讲:人若生病必是体内阴阳水火严重失衡。人若想健康长寿必须保持体内阴阳水火平衡适中。所以“中医”养生、治病的基本原理就是调理人体的阴阳水火平衡适中,故称“中医”。同时“中医”主张调理人的体内失衡最好是在萌芽初期。如果一个人已经发病或大病不起就是阴阳水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时治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是事倍功半,还可能无力回天。实际中医治已病就是调节阴阳,使之和谐适中。
几千年来人们为什么把扁鹊、华佗、孙思邈等称为史上著名的“中医”?原因就在他们虽然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但都是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水火适中的医生。不然如果根据国名他们应该分别叫做:“秦医”、“汉医”、“唐医”。由此可知中医的“中”是“阴阳水火平衡适中”的中,而不是“中国”的“中”。中医的“中”与中国的“中”,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
据字词典和史料“中国”一词最早源于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开始是“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以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此概念至今不足100年。而我国的“中医”、“中药”和《中医学》至少也有3000--5000年历史。《黄帝内经》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可以作证。
民国之前的“大清国”叫“清朝”,再此前的国家叫“明朝”、“元朝”、“宋朝”、“唐朝”-------以至三皇五帝、夏商周,上朔5000年哪个国家也不曾叫过“中国”。古籍中虽偶尔出现“中国”一词,但也非现在“中国”的概念。先秦时的“中国”是指当时“天子的国都”,而非现在“中国”的概念。与今人“中国”等同的概念当时叫“天下”,而不叫“中国”。日、韩等民族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却把现在的中国大陆视为自己的“祖籍”原因就在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