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名的来历及含义
(2011-04-16 11:47:58)分类: 杂谈 |
“鲁迅”笔名的来历和含义
有资料披露: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生前曾说其父有很多笔名。但当年我父亲在北京时最喜欢的笔名是“宴傲”。
并说这个笔名和他婶子有关。当年父亲在北京八道湾胡同住时和二叔周作人、二婶羽太信子共住一个院。二叔,二婶住上院。父亲和朱安妈妈住中院。那时我父亲的收入比叔叔高许多,但他们哥俩的月收入都放在一起。本来应该由嫂子朱安妈妈管理,可是朱安妈妈不识字,于是就由羽太婶子管理。每月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保姆钱都是我婶子支付。因我婶子是日本大家闺秀(有资料透露:鲁迅在日留学期间曾和羽太信子同居。后其弟赴日,将羽太信子介绍其弟为妻)每天用的画妆品都是洋品牌,每月不仅化妆品支出都高于全家人的生活费,而且她的小孩刚刚一岁,就雇了两个保姆。但我父亲认为只要婶子高兴怎么花都行。后来叔叔因听他一岁的儿子说:“妈妈和伯伯洗澡”一句话与我父翻脸。我父亲解释:不是“洗澡”而是“洗枣”。叔叔不信,并用铜壶打我父亲。于是哥俩反目,我父搬出这个院子,来到上海。
听父亲说“宴傲”这两个字的含义即“我为家里有个日本女人而骄傲”这句话的隐语。从文字学上看“宴”字是上、中、下结构。把“宴”字上、中、下三部分拆开看,上边的宝盖表示“家”。家的下边是个“日”,日即日本人。日的下边是个“女”,女即女人。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家里有个日本女人”的隐语。“傲”字是左右结构,其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敖”。本意指人自高自大,即骄傲。后来我二叔周作人因听信小孩子的话(如“洗澡”和“洗枣”的事)动手打了我父亲。那天二叔气急败坏抄起我家一件祖传铜壶砸到我父亲头上。因这件家丑我父搬出北京来到上海。到上海后想起当年家里那位日本女人经常夸赞他“我非常喜欢你这鲁莽而迅速的动作”,并把这句话缩成两个字---鲁迅。因而取名“鲁迅”。意在思念梦中情人与往事。---很多人以为“鲁迅”这个笔名和《故乡》中的鲁镇有关,其实毫无关系。
他还说:其母许广平乃广州大家闺秀,比他父亲小18岁。他们之间在我出生前一直以师生相称。他们的婚姻没有仪式,连常来的好友郁达夫都不知道。在我出生后亲朋好友才承认他们是夫妻。同时周海婴还讲了其父在其母生他之前和东北女作家萧红的暧昧关系,及其母许广平与萧红之间的纠葛。并说:如果1936年我父不死,肯定和我妈离婚。同时还讲了其父前夫人朱安的情况,及其母许广平与朱安的关系等。同时他还讲:当时大上海都夸“宋氏三姐妹嫁得好”,可我父亲说:不如我“周氏三兄弟杆子硬”。当然我父亲指的是笔杆子,不可能是枪杆子或别的杆子。他还说当年他父亲说:“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舍江。舍江文章数舍弟,舍弟和我学文章”。我两个叔叔的文章也确实是我父亲教的。——他提供的这些真情细节为人们研究鲁迅和全面了解鲁迅很有帮助。
由此可知鲁迅不仅是个文化名人、政治名人、而且还是个多情善感的时髦男人。他不仅文章寓意晦涩深刻,笔名的寓意也晦涩深刻。如果周海婴不解释“宴傲”和“鲁迅”这两个笔名的含义,不仅全国人不懂、连他二弟周作人也不懂。可能除了他和他那日本弟媳羽太信子之外谁也不懂。这点得感谢周海婴!因为海婴不仅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而且还告诉了我们一个完全的鲁迅、聪明的鲁迅、智慧的鲁迅。
鲁迅是人,是人就必然有人性。有人性的人就必然有人的欲望和人的要求,这毫不奇怪。子曰:“食、色性也”。由此可知不贪“食、色”的人不是死人就是不正常的人,要不就是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古有云:“君子好而不贪,好而不乱”。鲁迅虽好,但不贪不乱,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