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适当捶打背部和胸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2016-12-20 19:49:50)
分类: 健康养生

适当捶打背部和胸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捶胸背——利心又利肺”。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但是你们哪里知道,当你在步行的时候也可以锻炼,双手握空拳右手捶胸前左手捶后背。反复交替这样做还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呢。因为当你捶胸口时,有助于肺部的气管打通,而捶背部又可以助废气和黏痰的排出,我们在医学上叫做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而左边朐部是我们心脏所在的位置,如此的拍打更加有利心脏的供血。经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并能治疗胸闷、心慌、气急、助痛等症。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俞穴都集中在背部。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每劳、宁心安神的作用。

http://s5/mw690/001PAIBXzy77lbVRO1654&690


常捶背的三大好处 没事多捶捶

  捶背是一种比较适合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方法。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组织与穴位,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均沿脊柱两侧进行。前者用虚掌拍打,后者用虚拳叩击,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既可自我操作,也可请别人帮忙,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30分钟为限。

  长期坚持捶背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通过捶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皮肤细胞的老化,有利于皮肤的清洁与健康。

  二是舒筋活血,健身防病。尤其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来说,经过一天的劳作,难免会出现腰酸背疼,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捶背,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防止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

  三是宁心安神,振奋精神。人过度疲劳时,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宁的现象,捶背带来的良性刺激会使心绪逐渐安定下来,从而感到全身舒适和精神倍增。


办公室里常做这些小动作 让你轻松一整天

http://mt.sohu.com/20150423/n411769787.shtml

巳时无疑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刻,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紧张的工作之余一定要放松一下。尤其是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如果长时间待在办公室内,就容易引起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高血压、冠心病、便秘等,因此加强健身十分必要。下面就介绍几个强健体魄的“小动作”。

  1、 脸部运动,将嘴巴最大限度地一张一合,带动脸上全部肌肉以至头皮,进行有节奏的运动。每次张合持续50次,约1分钟,脸部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延缓局部各组织器官的“老化”,使头脑清醒。

  2、 揉腹,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周,再向逆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周,对防止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有较好效果。

  3、 撮谷道,即提肛运动,像忍大便一样,将肛门向上提,然后放松,反复进行。站、坐、行时均可进行。每次做提肛运动50次左右,持续5~10分钟即可。提肛运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痔疮等肛周疾病。

  4、 躯干运动,左右侧身弯腰,扭动肩、背部,并用拳轻捶后腰各20次左右,可缓解腰背佝偻、腰肌劳损等病症。

  http://s6/mw690/001PAIBXzy77lcne3Gt95&690

  网络图片

  5、 双眼远眺窗外,眼睛用力向下眨,可舒缓眼睛晶状体的疲劳。

  6、 转颈,脖子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先顺时针转动,再逆时针转动,可放松颈部神经。

  7、 双手捂住耳朵,手指弹脑袋10~20次,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

  8、 8、扯耳朵,右手绕过后脑勺,往下扯动左耳垂;随后,左手经过后脑勺,往下扯动右耳垂,每次做10~20次。

  9、 肩周的最疼点,可采用压、抓、揉的手法,缓解疼痛。

  10、 搓脸。双手相互搓热后,搓脸,使脸部发热,可起到活血的效果。

  11、 臂举过头,扶住墙壁向下压,可拉伸、牵引劳累的肌肉。

  12、 腹式深呼吸,平时我们采用的是胸部呼吸,可以采用腹部深呼吸,一舒一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