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2012-05-21 14:40:37)
标签:
杂谈 |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
一、
现在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从心理学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关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及教育教学规律,坚持需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老师们意识到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同时让老师对正确的提问原则有所了解,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提问策略, 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一)预期目标
1. 探索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2. 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 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影响。
4.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二)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3、提问的技巧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4、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5、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提问设计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
3、观察法。对课堂的教学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提问技巧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进程人员分工
(1)
(2)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1月):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开题报告、调查报告等;
2、优秀教学案例;
3、优秀论文;
4、成果展览;
七、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主持人、参与者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几位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及小学教学多年,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研究经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基础。
2、组织及时间保证:主持人和专业人员把握研究方向,进行理论指导,参与实验过程及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成果,组织推广。学校领导全力支持,全天开放图书室、微机室,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们针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料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一些改善现状的措施并付诸实践,给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相关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为完成本课题研究创造了人力资源条件;周边有很多学校和我们有共性,这一现实基础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现实条件。因而,开展本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现实可行性。
九、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组长:宋凤才
课题组组员:邵景菊 、赵慧静、杨立娟、杨庆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