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书不易
(2022-07-17 08:55:02)访书不易
近日一年轻同道来访,不知怎的谈起了“访书不易”这个话题。回想年富力强时,藏书不多,四处访书不断。遭遇挫折多种。仅仅捡一二述之,以为年青一代之借鉴。
一、《韵略易通》一书,刊本存世有五种,多为山东学人刊刻。但山东存书有限。见到过吴允中刻本。最早最精的是宿度本。遂去北京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查访。
持单位介绍信去图书馆,管理人员称,该书被廖珣英教授借去未还。廖珣英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女先生,不便造访。怅然。后得知邵荣芬先生刚刚回京,遂贸然登门拜访。恰巧邵先生是在中国音韵学会年会上被推举为会长。兴致颇高,对我这个年轻不见经传的小子很热情。遂答应我的入会申请,并帮忙解决借阅《韵略易通》问题。后图书馆当时的馆长阎某告知我,可以复印一本,价格不菲。(他坦承经费紧张,创收无路)很快装帧堪称精良的复印本就给了我。
还有一种高举刊本,山东没有。查各高校藏书目录,知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有藏。遂去上海华东师大拜访颜逸明先生,我和颜先生曾在江苏高淳一同调查方言。(我是随殷焕先先生去游学实践,他是应殷先生之邀专程去的。)颜先生热情帮忙找到一位文革前的老图书管理员,直接进库房查找,答复是“确实没有”。后来我估计有两种可能:其一,文革前有此书,后来丢失;其二,早已丢失,编目录者照抄以前目录,成仍存假象。(任何一代编写藏书目录的人,都不太可能逐本查阅藏书。)
二、《大藏经》。应大学同窗王佩增之邀,参加《中国古代语言学家评传》编写(该书为吉常宏主编),我分担“李汝珍、释行均”两条、在阅读行均《龙龛手鉴》时,发现他引文多有“郭迻”释文,多出自《大藏经》。遂决意参看《大藏经》。先去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按规定读者不能进库房。管理员十分认真周到,为我进出库房多次,登高爬梯,抱出数卷,满面尘土(此书多年无人光顾,高置书架顶部)。但均无我需要查询的内容。(该书在省图的编目以《千字文》分卷,幸亏我还大致知道“天地玄黄……”的顺序)时间已经不允许查下去了,我也不忍心管理员再爬上爬下跑前跑后了。遂遗憾告辞。
后来得知山大文史哲研究所有部《大藏经》,遂去找到王佩增,他已是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由他带我进库房“任意”查寻。但是翻遍注册,恰恰缺少我要查的哪一册(现在早想不起要查的是哪一卷了)。问管理者,说是蒋维崧先生曾经借出过此书。时间过去已久,估计蒋先生也未必记得此事了!(当时蒋先生在“古籍整理研究所”,好像与“文史哲研究所”两所还不太和谐。)只好做罢。好在此“郭迻”注文对《龙龛手鉴》全书价值影响不大。就不了了之了。
——这些都是公立图书馆藏书,借阅竟然如此困难,私人藏书借阅更可想而知……
后一篇:九级六班的两位“小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