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文化探索与研究》编著出版工作总结
(2024-03-28 15:39:02)
标签:
文史研究传统文化傅氏 |
分类: 傅氏文化 |
去年七月起,我按原定计划停止了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十月,云南昭通几位宗亲拿着我赠送的《江西傅氏文化探索与研究》一书,千里迢迢来南昌找我,要寻找祖地和先祖的信息。在吉安宗亲的全力帮助下,寻找到了祖地,并获得了先祖的相关信息。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事实证明,我退休后在傅氏文化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编写的著作是发挥了实际作用的。思考中我意识到,自己近十年的研究文章和收集的资料还没有汇集成书,很容易散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些文章和资料,是我辛辛苦苦的智力劳动成果,是多年来在傅氏文化研究方面的心血结晶。于是,我决定在原书的基础上,从十一月份起筹备改版编著新书。
至去年年底,主要资料已经整理完成,相关文章也基本撰写完毕。今年一月起,开始联系出版印刷单位,并发《征订启事》。接着,发排书稿、初步校对、联系订书宗亲,整理订书清单等相关事务先后展开。所有事情都是由自己一个人来做,还是够忙碌的。春节过后,书稿样本就出来了。二月底,第一批书籍就开始寄送读者了。
个人自费内部出书,订购数量非常关键。如果印数太少,排版印刷的单本平均费用将相当之高。记得上一本书《明季贤臣傅宗皋》出版时,我是竭尽全力的。为了扩展征订范围,我尽量扩大个人的微信群,在群内开了四次视频直播,赠送了近百本原存著作,结果也只征订到300多本,有七千多元印刷费没有收回。一年后开始赠送亲朋好友,家中现在还有一批存书。寄发书籍期间,天天跑“菜鸟驿站”,风雨无阻,更是辛苦得很。
这次新书发行时联系到了东莞正规大厂,虽然广告有些不靠谱,但印刷质量好,价格合理。书籍出版后,厂家还可以“分批多址”代发。这项“多址”代发措施,大大地减少了我的分发劳务量,快递费还较低。然而这个“多批”措施,却没有什么好处。由于后印的批次与以前不挂钩,数量少,单本费用增加了很多。
姓氏文化图书和资料,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进行学术交流,需要博览群书,相互学习和切磋。尽管大家都高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但喜欢读书的人有限,而真正深入钻研的人就更少。 订阅我书籍的读者,都是真正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我要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我著作中的观点和认识并不具有权威性,但都是经过独立思考、严肃认真地撰写的。为了确保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人的好意赞助。对于我不认同的观点,我从来不随和迁就。学术研究要求进行严肃认真而又心平气和地讨论,我很愿意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遗憾的是,现在缺乏这种讨论的公众场合和友好氛围。
当前宗亲联谊活动中纷争不断,有些人对作者的“立场”心存疑虑,对书中涉及的人和事,看了有些不舒服。 我书中写的内容,都与我实地调查和访问经历相关联。由于我活动范围很有限,接触的人和事不多。有人请我去,我就写点感想和体会,对事不对人。这并不表明我和相关人员的观点和看法完全一致,更不是我“选边站队”。我专注搞姓氏文化研究,对无原则的纷争不感兴趣。我愿意做实事,为傅氏宗亲服务,我愿意与持各种不同观点的人交往、交流,但违法乱纪、品质不好的人除外。
为静心思考和埋头写作,我中断了与广大宗亲的通信联系。在我要推介新书时,面临着宣传和发行方面的巨大困难。 这时,许多宗亲给我在宣传和组织工作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为此,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向那些积极订书的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即使是只订购了一本书的宗亲,也是对我在傅氏文化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退休以后的二十年,我从事傅氏文化研究,为傅氏族人服务,做了一些实事。我的退休生活是充实的,有意义的。现在,我已经步入耄耋之年。我已经完成了我预定的任务,我不再写作,我要安静地休息了!谢谢大家!
祝愿傅氏文化研究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祝愿傅氏优良家风代代传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傅荣楷,江西南昌人,通信高级工程师。1944年三月生于江西省赣州市。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科大江西校友会名誉会长。江西傅氏宗亲联谊会首届会长。
大学毕业后,先在国防科委系统从事电离层研究。1973年至2004年,在江西邮电系统从事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科技情报和期刊编辑工作。参加或主持的科研项目有五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2002年,正式出版个人经历回忆录《崎岖的山路》。
2004年退休以后,潜心从事民间姓氏文化研究和文艺创作活动。出版有图书《江西傅氏文化探索与研究》、《金色的秋天》、《明季贤臣傅宗皋》,以及影视剧本、相声、诗词作品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