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恰巧我们也在调研某一个教育细分类目的产品,故昨天约见了一波教育类的网友,有一个是目前很火的某君公司CEO,其他两个均是一线的教育公司CEO助理等职位,并没有对于职位多么Care,倒是某君的一些习惯和判断力,值得认真学习。
1.
当我还在探寻这个目标产品(叉App)的目标用户群体有多大,群体手机的持有量有多少的时候,该某君CEO非常准确的告诉了一组数据,并且对于用户群体做了城市、农村群体特征的划分。以及未来这组数据的变化。
2. 既然做一个产品,就要All in,
在最核心的事情上,做到第一,比如准确,比如快。完全用了一套跟市面上很多公司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识别的问题。
3. 对于出现的问题,一一都收藏在印象笔记里头,展示给我们看,一一进行分析。
4.
聊天中,另外一个朋友有一篇其内部分享用的文章,该君CEO立马要其分享过来,自己要收藏一下好好学习下。
5.
席间聊天中,大家无意聊到知乎如何盈利,该君CEO非常有兴趣的对于知乎的用户进行细分,然后针对于1%的喜欢长文章深度阅读者提出一些行业模式的探索方式,很有见地,并且告诉我们他为什么会这样想,随即打开自己的印象笔记,跟我读他收藏的关于在知乎上赞最多的500篇文章,选取了其中的一些进行分析阐述。
Yo ,这许是牛人的成为牛人的原因? stay hungry
. keep learning.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些知识,想要快速补充,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请教。
技术向左,感性向右
最近一段时间,公司产品部门处于转型调整期,在方向上会做一些调整,所以有产品项目的叫停和新项目的启动。这样的阶段,对于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起伏。
这段时间对于我也是一个很大的起伏,创业公司的好处是放手去做,结果说话,当结果不好的时候,就会陆陆续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对于用户需求的挖掘是否足够深入,用户场景是否想清楚了,一个项目做与不做的判断衡量标准是否科学等。特别是在一个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