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杂谈 |
“我的孩子啊,上学期间就会瘦,等寒假(或者暑假)到了,她(他)准会胖了不少!”
这句话,或者类似的话,我想很多人都听过吧。
其实,说这句话或者类似的话的人,是在用自己孩子的体重或者胖瘦来衡量孩子学习的努力程度。而听这句话的人,则很天真地认为自己在上学期间胖了是自己不够努力,没动脑子思考问题;很天真地认为,等假期到了自己一定会胖,而回到学校了自己就会瘦。
其实,在整个高三里面,身边很多女高三党的体重都在增加。
在紧张而忙碌的高三里,遇见以前的同学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在和她们谈论最近在学习上的情况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吐槽一下自己的体重。“我竟然又胖了”、“天哪,高三了反而胖了”、“我懒啦,上高三的人竟然会胖”……在我们的常识里,学习越是紧张,人就越是面黄肌瘦。所以,我们都会觉得,高三发胖,是我们不够刻苦——在高二的时候,曾经有人和我们说过,高三是减肥的大好时机。而现在,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体重难道能令我们开心吗?
每次放假回家的前一周,有的同学为了向家人证明自己努力学习了而专门减肥的。这种现象在高一高二就已经不足为奇了,所以高三党的减肥行为在身边的同学的眼里更加正常,更加容易被接受。现在想想,高三党还真的不容易。在我们这个全封闭式的学校里,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学习已经很刻苦了,还要在放假回家之前用减肥来证明自己的刻苦。可是有的时候,我们的辛苦还不能被理解。
记得高二的时候,我到校医室帮全班同学拿体检表,表上有高一的体检记录,班里的女生要求我要一个一个地发,不能传,因为体检表上有她们的体重。现在上高三了,女生们的头等大事似乎也是对自己的体重进行保密,或者设法让自己的体重能够像寒冬午后的体温计一样,在上升了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夜晚的逼近,能够直线下降。我也希望体重能直线下降,我也想过减肥的,但是又劝自己高考后才想减肥的事情。身边也有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同学,她们很会安慰自己:“我们学习太紧张、压力太大,所以我们将压力化成食欲……胖了证明我努力了。”……
无论怎样,在比较传统的角度上看,高三党体重飙升,终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许你会说,我们在长身体,所以重了。但是这种长身体不是竖着长而是横着长,你会真的开心吗?也许你会说,冬天胖了很正常,而胖了就很难瘦下去了。但是当你被某些人说“上高三了还能胖的人真的不算高三党”,你会开心吗?
我的高三语文老师告诉我,在学校胖了其实和学习的努力程度扯不上关系。因为我们在学校的每天吃饭时间都是比较固定的,一个人每天都按时吃饭就很容易胖。
我觉得这个解释还是比较合理的。不管这种说法到底是否科学,我认为都不应该用体重衡量学习的努力程度。影响体重的因素有很多,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我们不应该单纯地将体重与学习的努力程度挂钩或者等同。
其实,上高三后我也胖了。每天吃着妈妈的爱心饭菜,还一天一瓶牛奶,天天吃了就坐着做题目,或者吃完就睡觉了,怎么能不胖呢?临近高考,连老师都说我胖了,我只好笑了笑,尴尬地解释:“每天一瓶牛奶能不胖吗?”
高三的孩子,总是无时无刻地被家人小心地呵护着,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吃得好一点,在高三整一年里,都尽力每天每餐地给自己的孩子送饭。一边是努力地奋斗,消耗着脂肪,而另一边则是家长们送的营养午饭和晚饭或者进补各种营养品。消耗的能量远小于进补的营养。这样,难道高三党能够瘦下去吗?但是,喜欢用体重衡量学习的努力程度的家长,让高三党情何以堪呢?
其实,这种情况除了出现在高三党的身上,在其他年级的学生身上都有体现。尤其是那些不能够真正理解自己孩子学习压力、又喜欢用体重衡量学习的努力程度的家长,不知道给了自己的孩子多大的压力和不理解。
所有的家长,如果你真的理解我们,理解我们的学习压力,请别用体重衡量我们学习的努力程度!请你们相信我们不会永远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也会懂事,也会努力去奋斗。别用体重衡量我们学习的努力程度,才是给对体重敏感的我们最好的爱与呵护。
前一篇:无缘重本,也许会复读
后一篇:关于复读:不要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