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要从圣诞老人送礼物说起。
前天是平安夜,微信里好多妈妈晒给孩子的“红袜子”惊喜。其实,原本我也这么打算的。但是最近单位太忙,我又赶着生孩子之前把活儿都理顺了好让后来接手的人少点麻烦,于是,一忙给忘了。
昨天晚上下班去超市溜达了一圈,给儿子买了个挖掘机模型,回家藏在袜子里。吃饭到一半的时候,告诉他:“圣诞老人给乖孩子来送礼物了!刚才你吃饭的时候,他看你吃的很棒,在你枕头下藏了个袜子,袜子里有礼物呢!快去看看吧!”小屁孩没有我想象中激动的表情,他似乎没太听懂,也没有冲进卧室,而是将信将疑迟迟疑疑地从餐椅上挪下来,往卧室走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看我的反映,似乎在犹豫。在我的鼓励下,他找到了袜子里的挖掘机模型。然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激动地对我说:“圣诞老爷给我送的礼物!!!”然后,他高兴地把饭吃光光!整个一晚上一直不停和我说圣诞老人给他送玩具啦!
好吧,前面都不是重点。重点在这。
晚上他爸爸和他玩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挖掘机是可以变形的,还可以回力。于是从宝宝手里拿过来,自己摆弄变形了半天,还试了试回力把挖掘机开远了。宝宝本来很高兴的在玩,突然就生气了。他把挖掘机拿了回来又轻轻的扔出去,把地上的积木都踢散了。爸爸哄他他也不理,使劲揪爸爸的衣袖,似乎在发泄。爸爸再逗他,他就扬手做要打人的动作(一般不会打,我们对于打人的动作态度很严厉)。
爸爸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越哄越不高兴,平常可是只要爸爸,不要妈妈的。这时候宝宝已经开始流眼泪了,不是大哭,只是委屈的流泪那种,一边流泪一边踢门前的鞋子。
先要反省,我不知道宝宝为什么生气的情况下,以为他又乱扔玩具,于是生气说:“圣诞老人生气了,你扔掉他送你的玩具。”然后把玩具藏了起来。宝宝更加闹别扭了,他一直在搞破坏,把积木到处扔,把车到处扔。
我观察了一下,发现他只是气他爸爸,不是气我。于是回想了一下爸爸刚才的动作,终于发现可能是没有经过宝宝同意把玩具开走了,宝宝生气了。
于是,我先让爸爸去洗澡。客厅里只剩下我和宝宝,他还在流眼泪。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高兴?是因为爸爸玩了你的挖掘机吗?”
宝宝一开始只是流泪不说话,我又问了两遍,他轻轻点了下头。
我心里有数了,说“你是生气爸爸不经过你同意对不对,那是宝宝的玩具,不是爸爸的,对吧?”
宝宝这回迅速点了头,停止了哭泣,冲我说:“他把车这样这样,变形!"我听懂了宝宝的意思,他心疼自己的新玩具,怕爸爸弄坏了。
我看着地上四散的积木,想了想,对宝宝说:“成成,我们把积木捡起来吧,这是你的积木哦,不是爸爸的,我们藏起来,今天不让他玩了好不好!”宝宝很认同我的说法,赶紧蹲下来把积木一个一个捡起来放进积木桶里。积木收拾好了,宝宝还把桶放到了书柜更高一层,看他吃力地举高,看来今天真是对爸爸防备心很重了。
东西收拾好了,宝宝拿着挖掘机爱不释手。我看他平静了,于是搂着他说:“成成今天生爸爸气没有经过你同意玩你的挖掘机了对吧。”他“哼”一声,没有说话。我说:“宝宝可以生气,因为这是你的东西,爸爸做的不对。但是你把挖掘机扔了,圣诞老人多伤心啊。他特意来咱家送给你的。”宝宝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我再说:“宝宝以后生气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生气了,但是不要乱扔玩具了好不好?”宝宝点点头,轻轻的说“好”。
这时候爸爸洗完澡了,他抱起了成成:“对不起,爸爸以后不会随便动你的玩具了。”宝宝又委屈的说:“你把挖机这样这样变形!”我和爸爸对视了一下,知道成成已经不生爸爸气了。父子俩又开心地玩起来。
最近一直有感觉,两岁半后,成成的“脾气”越来越大,喜欢和我们对着干,没有以前听话了。看了很多育儿知识,知道这是孩子在建立自己的秩序意识,他开始有独立于父母的思想,这是好事。
比如,现在让他洗手,没有以前好说话,总是用各种理由才能让他洗。还经常只洗一只手,另一只手死活不松开。如果硬掰开了洗,就等着听嚎哭吧。其实这是孩子在建立自己的秩序,如果大人硬性打破,并没有好处,只能给孩子“我做不了主”的无力感。我自己的经验,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后果的事儿,就让孩子去决定。如果必须要做的,就编个童话什么的让孩子欣然接受。
比如,手如果不是特别脏,不洗就不洗吧。可是晚上不刷牙是不行的,不刷不张口怎么办呢。编童话:我会说,鲨鱼在你牙齿里拉屎了,哎呀好脏呀好臭啊,你快刷刷看看!宝宝总是赶紧接过牙刷,认真地刷磨牙。如果刷出来黑色的饼干渣什么的,我会特意大惊小怪地说:“快看!鲨鱼粑粑刷出来了!”宝宝总是很有成就感。
育儿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这是最近最大的感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