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论感冒之诊治!

(2018-01-03 01:50:52)
标签:

杂谈

肺为华盖,居高位,容易受邪。

今年冬季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属于时行感冒。感冒一词来源于中医术语。

感,感受,风为百邪之长,为阳邪,易侵袭阳位,咽痛、流涕,侵袭头面口鼻等,风邪为患。风邪入侵两个途径,一为肌肤,太阳经,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等均属此类。二为口鼻,鼻为肺之门户,肺为娇脏,最高位,为华盖,与外界相通,主宣发肃降。

感冒,感受外邪,冒出症状。冒还有眩晕的意思。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善行数变,外感病,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发烧,恶寒,发热,头痛,浑身不适,脉常浮。冬春两季常发,春天清明节时,昼夜温差大,冬季入冬至大小寒起都为高发。感冒轻者,称伤风;感冒非时之邪,非风寒,称重伤风,如风加杂热,加湿,加暑等。时行邪气最重,时行加流行症状最重的,重伤风为中,伤风为最轻。

引起感冒的邪气是六淫邪气,单纯的风和寒,伤风,最易治疗,夹杂了其他邪气如热,湿,燥等非时邪气,就是重伤风,

通常的伤风是细菌或不感染病毒,重伤风则是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有效,而时行感冒最重。

甲型感冒最难治疗,今年的乙型感冒难治,降雪少。

时行感冒,流行性,病症相似,突然起病,恶寒高热,全身酸痛,疲软无力,病毒中毒症状。通常感冒一般不会引起高热,通常高热不退。时行感冒常超过7天,过半常传变入里,出现肺炎,胃肠型感冒,有的还引起全身功能衰竭等。

中医治疗流感,严格辨证论治,首先分两大类症状:1,卫表症状,肌腠入,周身酸楚,恶风恶寒或发热,如果夹暑夹燥夹湿,出现相应症状,夹暑,咽痛发热、身热不扬!夹湿,头身困重;夹燥,皮肤口干咽燥,咳嗽,略同于风热的咳嗽,口干鼻干而饮水自救。

古时伤寒论时,但发热均称为伤寒,难经也有提及伤寒有五,包括温病。时行感冒属于风温的范畴。温病对热病的理解远超于流感,风温病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而汗出热不解是判断风温的标准,汗后脉不静,身热旋即又起,出现头痛剧烈,咳嗽胸痛,很快出现精神症状,昏迷、惊厥、谵妄,即温病热传心包后神志不清,因此神志判断预后。

感冒或肺炎时,精神不好,老人小儿体弱者,有一种隐匿性肺炎,不发热或热势不高,但是全身症状重,全身疼,精神症状不好!一个病例,发热,麻杏石甘汤2剂后,热退,没有再进,精神不好了,嗜睡!因此,感冒后判断预后,关键是看其精神状态。

风温症状:起病急骤,寒战高热(有一分恶寒,就又一分表证),通常为实证,汗出热暂退,旋即高热复起,脉躁扰不宁,咳嗽胸痛,头痛剧烈甚至昏迷,惊厥,谵妄,四肢厥逆,中医称之为热盛厥深。厥,惊厥,或四肢冰凉。四肢温者,热势不高。

普通感冒,发热不高,病势轻,头痛轻,一般无胸痛。风温还有一症状,咳吐腥臭浓痰,西医称铁锈色痰,西医还有描述口唇疱疹。

伤寒中条文下有描述,汗后热退止服,针对普通感冒。伤寒时代,虽然有传染病,但比不上温病时期。热病的治疗上,寒温合流更适宜,用解表也用温病的方子。

温病的这些症状,如大叶性肺炎,高热,咳嗽,胸闷气短,小儿鼻翼扇动,喘,张口抬肩,普通感冒,汗出身凉,病程短,预后好。温病比时行感冒更重。

感冒辨证论治:1、辨普通还是时行,2、辨虚实,3、辨寒热,六淫邪气。以实邪为主的感冒,如风寒,风热,暑湿等,病程短,预后好;虚人的感冒,连接不断感冒者,比如老人小儿,气虚居多,阳虚感冒少不少见。

实证感冒: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小于38.5,鼻塞鼻痒流清涕,喉咙痒,咽痒但咽喉不痛(辨其风寒风热主证),舌苔薄脉浮紧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而黄,恶寒轻,痰涕黄浊,咽喉痛,舌边尖红,银翘散。

3、暑湿感冒,发于夏三月,身热不扬,微热或高热,恶风,汗少,肢体酸痛或头身困重,口中粘腻,心烦,胸闷,痰粘,胸闷,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大便溏,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濡,师喜用银翘散加三仁汤或甘露消毒丹。

常见变证治疗:

风寒束表重者,加麻黄桂枝;湿重,加羌活独活,为羌活胜湿汤;风热犯表重头目胀痛,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

时行感冒,热毒盛者,壮热恶寒,头身疼痛,咽痛,咳嗽气促,加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等,通常加柴胡和黄芩,高热不退者,还有麻杏石甘汤,黄芩30g代石膏,而出现了咳吐腥臭浓痰后,加千金苇茎汤,重用芦根加麻杏石甘汤,黄芩代石膏好用,麻黄桂枝小剂量,可以荆芥防风代替。

湿热的暑热的或抗生素后的感冒,加藿香佩兰,苔白厚腻者,藿香正气或三仁汤;黄厚腻者,用甘露消毒丹。通常加感冒病人用抗生素三天后,不管风寒风热,就夹湿邪了:恶风,头身困重,舌苔白腻,通常要加祛湿的药了。

感冒的治疗原则:从表而解。解表,透达邪气,夹暑湿还要利小便清暑热。

风寒辛温,风热辛凉,湿热清暑祛湿,虚症扶正祛邪。

今年的感冒,先高热,热一两天后变为咳嗽,干咳少痰,用桑杏甘桔前胡枳壳,柴胡,黄芩,鱼腥草,瓜蒌皮仁,重用浙贝母,咳嗽五天后,可以用五味子收一下,但仍要重用化痰药。后期80的会出现鼻炎的症状。

今年之感冒,咽痒者加祛风的药僵蚕蝉蜕,咽痛者加牛蒡子山豆根,痰多二陈汤,干咳少痰,浙贝母瓜蒌皮,偶尔还会加百合百部润肺化痰。老人高热不起者,人参败毒饮。今年的咳嗽难治,干咳,药后整晚的呛咳是好转的症状。不阻拦病人西医就诊。

咽痒咽痛同时出现者多为风寒风热兼有,羌防蒲薄汤。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退不下来时,还可用太极丸,即升降散(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退热,此温病之常态,另外比如三焦热盛可以用防风通圣丸。

感冒主证很重要,发热为主者,不要以退热为主要目的,热退后是否还会起,观其精神状态。(中成药,风热,银翘解毒片;风寒,荆防败毒颗粒。高热要学会用温病三宝:紫雪丹,安宫,至宝丹:“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

1病例,发热38+,一天后麻杏石甘汤,热退,但药后胃不适,牙龈肿痛,只能进食粥,一周后高热起,39+,抗生素不效,ct肺炎。处方:

黄芩20g,柴胡10g,羌活10g,牛蒡子15g,薄荷10g,蒲公英30g,麻黄6g,金银花20g,连翘15g,桑叶10g,杏仁10g,甘草10g,桔梗6g,瓜蒌皮30g,浙贝母15g,僵蚕15g,蝉衣10g,大黄6g,姜黄10g。

药后热退,腹泻,胃口增加。先行腹泻,给邪气以出路,羌防蒲薄加小柴胡加麻杏石甘加银翘解毒加止咳化痰合上太极丸,中间未间断抗生素治疗,2日后转方,

桑叶10g,杏仁10g,甘草10g,桔梗6g,前胡10g,枳壳15g,紫菀10g,款冬花10g,荆芥6g,陈皮10g,姜半夏10g,柴胡10g,黄芩10g,浙贝母15g,冬瓜仁15g,薏苡仁30g,西洋参10g,茯苓15g,焦白术10g,鱼腥草20g。三剂。止咳化痰,解表退热,健脾为本。三方收尾,

太子参15g,茯苓15g,焦白术15g,甘草10g,姜半夏10g,陈皮10g,桑叶10g,杏仁10g,桔梗6g,前胡10g,枳壳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百部10g,浙贝母15g,黄芪15g,柴胡10g,黄芩10g,沙棘30g,鱼腥草30g,石斛20.补气健脾化痰六君子加止咳化痰方加化痰热,久病用药后,肺气阴两虚,兼以补其气阴收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