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胆琴心之会诊的故事
(2011-10-11 19:02:51)
标签:
健康 |
分类: 妙手中医 |
谈到会诊,真是有很多话要说。在西医院会诊,如同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史,斗争史,探索史。
找中医会诊,一般是急症重症,常见找中医治疗的一般是西医诊断不明,治疗是对症用药,往往是“水中按葫芦—此起彼伏”,病人家属不愿意了,看了许久了钱是花花的流出去,是什么病还不知道,请中医会诊。这个时候,中医去了,西医笑眯眯的问:是什么病啊,下什么诊断?在刚开始会诊的时候,我们还会老老实实的回答,如上面的发热待查的病人,我们回答说是“湿温病”。然后讲一大套理论。西医云里雾里,听不懂不说,怀疑的眼神,看笑话的表情,仿佛认为:伟大的西医都不知道是什么病。你们中医理论幽玄如同迷信,怎么可能治好。对于这样的怀疑看热闹的西医,算是客气的,至少表面上彼此过得去,最后凭效果说话。
第二种,病人是病重难医,西医的百般刁难。怀疑加否定,冷嘲与热讽。这在出道初期,屡见不鲜。这样的情况通常是病人家属自行请的大夫,医院不知道况且罢了,知道了会说:“在我们医院啊,要守规矩,要看中医啊,去中医医院看,在这里不许乱吃药。”病人家属和会诊的大夫都觉得为难,都觉得没有面子,但是病人家属恳切,我们还真的不好发作。
时间久了,对待这样一类会诊,我们一般让家属不通知医院,作为亲朋好友探访去看病人,处方直接给家属,偷偷摸摸的吃药,但是还对中医而言是有风险的,无事就好,有点什么问题,什么盆子痰盂都来了,医院一推四五六,责任全赖中医。所以这样的会诊要很谨慎,给很多中医同道提个醒,没有医院请会诊的情况下,在人家的医院处方,是违反《职业医师法》的,所以看病人可以,也可以摸脉四诊合参,完事后,别偷懒,请回到自己的医院或者门诊去开处方,自己的门诊或者医院才是您执业的所在地。和病人说明白,开的处方保留好证据,出了什么问题,至少受《执业医师法》的保护。然后在西医医院会诊,开中药吃,尽量不要和西医治疗有冲突,更不要建议家属和医院提出停某些西药,那怕是您觉得效果不好,也不能轻易的从您的金口里表达出来。
保护工作做好了,然后悉心看病,天经地义。别搞得像李庄律师一样,官司没有打成,自己先吃了官司。
会诊疾病重病时候,家属最喜欢问:“大夫怎么样啊?”“还有救吗?”“能治好吗”“有把握吗”之类的言语。当中医,千万记住不可以吹牛,不能打包票,那怕有十足的把握也不可以把话说死。中医的吹,我们见得太多了,对待病人,希望彼此尊重,希望病人坚持,不是靠吹牛能完成的。吹牛的代价是小则毁誉,大则坐牢,所以切记切记。
前篇文字,还在大谈特谈中医能治疗急症重症,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小心,是不是怕了哦?回答是又不是。是怕,怕出事,怕医疗事故,所以一定要谨慎。不怕,乃是因为,当中医还真要有慈悲心怀,要能敢于承担一些责任,什么病都不敢看,都怕看死了人,自己脱不了关系,老百姓要这样的中医何用哦。当然前提是基本功要扎实,然后就是注意方法了,会诊技巧分对病人家属技巧和对西医的技巧,两种都关键,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2004年4月在某医院会诊一女31岁,怀孕5个半月。结婚6年得子,家人高兴自不待言,平时小心谨慎,从不乱吃乱动。不巧有一天,同学结婚去吃喜酒,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回来就拉痢疾,拉的赤白相间如同果冻伴里急后重,(注: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为爽;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肛直肠及髓尾部坠胀,里急后重与持便意感。)马上到医院确诊为痢疾。然后抗生素用上了,但是病人马上出现了高热,口渴非饮冷饮而不能解,小便也尿不出来了,一天拉十五次以上,果酱养便,臭不可闻,腹痛难忍,情绪急躁,面色如土垢。这个时候,病人出现严重的宫缩,传染科马上请妇科会诊,妇科专家言,小孩怕是难保。病人痛不欲生,家人惋惜哀怜,此时,病人父亲曾经找我们会诊中心专家会诊过肠炎,疗效不错。就请中医会诊,西医言,此病重,中医一般为慢郎中,怎么可为?其父亲曰:死马当活马医,尽量保全孩子。
我们见病人高热39℃2小时不退,急性病容,腹痛难忍,脉数,舌头红苔黄而干,上面好像有芒刺的感觉。就对家属说:古书上说,下痢身热脉数则死,何况是个孕妇。当然有现代医学的静脉营养和抗生素,估计性命无忧,但是估计小孩子就危险了。现在要是及时用中药,孩子还有一线生机,要是这样发热下去,腹痛腹泻,估计不久就该早产了。病人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力挽狂澜,我们回答不是力挽狂澜是,试试看。而且用的全是“虎狼药”,病人又问把握,我们回答:50%。
病人家人说,反正是孩子很难保住,试试看吧。回到门诊,我们处方:将军6克,炙甘草10克,马牙消6克。然后请其父亲和丈夫出门。然后很诚恳的说:将军就是大黄,马牙消就是芒硝,都是很霸道的泻下药。其夫不解,说对孕妇用不怕吗?我们回答,大家都认为人参黄芪是补益之品,大黄芒硝是犯胎之药,但是《内经》说了:“大积大聚,其可犯也。”您夫人里热炽盛,此时攻伐泻下,就是保全。为什么不在处方上写大黄芒硝是怕家中其他人,看了害怕,我们用的剂量一不大,试试看,一小口一小口的喂入,有问题马上停。其父云,已经这样了,试试看吧。
立马煎了炙甘草,后下大黄,芒硝最后下,用大黄和甘草的水来冲化。然后一小口一小口的喂给孕妇喝,其实我也很紧张哦,两条命在手,但是我自负辨证不错,所以一直留在医院观察,服完一副药约150毫升,大便解下如黑色血块和黄色的粘液,尿液是红黑色的,腹痛大减,体温也在降(当然抗生素还是有功劳的,我们有一说一)。病人家属有信心了,此时再浓煎一副,当夜缓缓服下,又拉了两次,观察期舌苔,芒刺竟然消退。俺顿觉放心很多,当夜回家安卧。
第二天一清早,去医院,进门就见孕妇同志在喝白粥,整夜只拉了一次,且不是痢疾状物了。中病即止,马上换用(《伤寒论》中黄芩汤(注:主治太阳、少阳二经合病,阳邪入里导致痢疾的名方)加六一散:黄芩15克,炒白芍15,生甘草15,加大枣12枚,滑石30克(包煎),水煎服。此方服用2天,痢疾止,脉很安静,身体的发热也正常了。然后又换用:当归10克,石斛20克,山药10克,麦冬10克,玉竹15克,炒白芍10克,甘草6克,西洋参10克,砂仁6克。水煎服。以此濡润养阴之品,充养胃之气阴。胃气阴生,则胎有所养,诸症皆平。过四月余,得一男儿,家人喜不自胜。
回顾此病,真是惊险,好在病人父亲信任,一直坚持,且西医无良策,也给中医用药提供了“死马当活马医”的机会。对其父亲和先生实话实说,毫不隐瞒。对其其他的家人,用别名代替处方用名,唯恐家人害怕,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主心骨,耽误治疗。
此病案,是当年得意的病案之一,常常会梦中思醒,胆大心细,通因通用(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症,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及膀胱湿热所致尿急,尿频,尿痛病症之类。《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寒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可谓力挽狂澜。我总在思考:放在今天,作为中医,有房子有车子,有安逸的生活了,还会不会去冒这个险?
我会的,在问心无愧,实话实说的情况下,中医不会袖手旁观,就是坐牢我也愿意,因为医者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