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章    中国古代开天辟地和统领“三界”的权力给了诸位神仙

(2011-09-22 01:41:21)
标签:

无极

大黄

赤白带

崩漏

盘古开天辟地

健康

第一章    中国古代开天辟地和统领“三界”的权力给了诸位神仙

1 盘古开天辟地,宇宙的本源是混沌一气:(无极丸,一炁丹,太极丸,两仪膏,三才汤)

《历神仙通鉴》卷一中记载:“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这篇短文,不难懂,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传说古代有个神仙叫盘古,当时的宇宙如鸡蛋一样混沌而黑暗,盘古不能忍受黑暗蒙昧,用神斧劈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整乱劈,逐渐使清轻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盘古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拢,继续施展神力,如一个擎天柱一样岿然不动。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18000年的“屹立”,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从此天高地厚,为产生人类提供了天地这个必要条件。至于什么盘古死后,头为化四岳,两目变成日月,脂肪血液变成为江海,毛发变成为草木。大家耳熟能详我们一带而过。

2 天地未分就是无极,里面蕴含气(炁),就是混沌之气—无极丸,一炁丹,太极丸

天地未分的状态就是道家的“无极”状态,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意思是说有天地之前就是一种什么都没有,混沌的状态。道家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无极”。我们在这种无极的哲学思想下,引入第一个方子:

无极丸

方剂组成:大黄1斤。

方剂来源:《本草纲目》卷十七引《医林集要》。

方剂主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

制备方法:上分作4分:一分用童便1碗,食盐2钱,浸1日,切晒;一分用醇酒1碗,浸1日,切晒,再以巴豆仁35粒同炒豆黄,去豆不用;一分用红花4两,泡水1碗,浸1日,切晒;一分用当归4两,入淡醋1碗,同浸1日,去归切晒;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取下恶物为验、未下再服。

方解:这个方子的“君药”就是一味大黄,一味药量大力专,这样的配伍方法叫单行又叫独行,是药物配伍七情之一。指方剂中只用一味药物,不需配伍。这样的方子很常见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大黄这味药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其治病精髓在于一个“通”字。

此无极丸的主治有“经血不通……癥瘕腹痛”,经血不通。,通常指闭经用大黄的逐瘀通经可通,这个很好理解。而“癥瘕腹痛”指腹中结块的引起的腹痛。中医认为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通常指代现代医学所说的良性和恶性的肿瘤。其多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癥,血结为瘕,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见。所以用大黄通下,正当合适。

治“赤白带下”,妇女白带本来应该是没有颜色的。赤白带下就表示白带不正常了,有血块夹杂其中,显红色,红曰赤。赤白带下指妇女带下,其色赤白相杂、多有异味。通常现代医学说的,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妇科疾患常见白带异常,是常见病和疑难病。中医认为白带赤白,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损及冲任、带脉,以致白带夹胞络之血混杂而成赤白带下。在这样的状态下大黄的泻热,就将湿热一起祛除了,所以起效。

而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崩漏有一种证型是气滞血瘀证。也就是由于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所以此大黄的“通下”就起到了“去瘀生新”的作用了,民间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可以在这里帮助理解。

肠风下血,指便血,便血色可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沥青)样。现代医学认为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痔疮等),也可见上消化道(胃等)出血。一般是湿热为患对应大黄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止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治疗之。

无极丸之内涵:无极丸,就是一味大黄为君,而加童便,食盐,醇酒,巴豆,红花,当归,淡醋1碗等都是炮制的方法,为的就是加强其泻下活血的功效。其用法说“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取下恶物为验、未下再服。”可见其疗效的核心在于“下恶物”。大家知道大黄泻下,腹泻出乱七八糟的物质,类似天地未判之前的“混沌之物”,所以用“无极”命名。

李大夫箴言:民间有““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的说法。因为大黄是泻药,人们对它有着“与生俱来”的“怨恨和害怕”。人们总认为多用补药有益无害,多多益善,乱服滥用补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而产生疾病;或引邪入内,使病情加重。清代大医家徐灵胎说:“天下之害人者,有破其家而未必杀其生者,有杀其生而未必破其家者。先破其家后杀其生者,人参也!”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的功效,但长期多服,可引起兴奋激动、烦躁失眠、牙龈出血、高血压等病症。服用补阳的鹿茸不当,可引起腹胀、纳呆、鼻出血、烦热不安等不良反应;如果久服滋阴补血药,可出现胸腹胀满、不思饮食,甚至腹痛、泻泄。另外,感冒发热、五心烦热或其他热性疾病患者,若服用补药,不但起不到补益强壮的作用,反而能导致病邪入内。老百姓这样想也就罢了,当中医,可是不能只用“补法”不用“下法”哦,当下则下,当机立断,机不可失。

 

1:君药又称主药,是在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辅、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药物。 君药是解决疾病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即针对病症的主要病因、主导病机或主证而设,是方剂组成中核心部分。君药通常具有药力强效,药味较少及用量加大的特点。

2:八法之一,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逐邪外出的治法。又称泻法。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和寒积、祛瘀的作用。适用于胃肠实热内结或寒积、宿食积滞、水饮、痰湿、瘀血等停留体内的里实证。证见大便秘结、腹痛胀满、发热、鼓胀、水肿、肠痈、痢疾等。由于里实证的病机有热结、寒结、燥结和水结等的不同,以及患者的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下法的运用相应地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润肠通便)和逐水等法。由于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下法又有峻下、缓下之分。下法常与其他治法配合使用,若里实证兼正气不足则用攻补兼施,兼表实证一般用解表攻里法,兼少阳证则用和解攻里法,兼火热证则用清热通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