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也教授为《游历身体的江湖》一书写跋
(2011-02-12 00:51:44)
标签:
李杰游历身体的江湖中医舒也健康 |
分类: 济世杂言 |
李杰和刘琰二君著《游历身体的江湖》书成,嘱我作跋,甚为惶恐。一则我对中医一无所知,说出外行的话来,难免贻笑大方;二则我之习惯,对友人多是棒喝讥弹,不愿随便阿谀奉承,说出违心的话来,不免深以为耻。然则我等均是心如柔石,盛情邀约之下,言过其实而未为自知,这或许难免,尚须读者明鉴。
对于中医,我的一点印象,大抵来自小时候。那时候听长辈们说起,大概我奶奶的舅舅家,说不上是中医世家,倒也是远近知名的郎中。那郎中我小时候似乎见过,满头白发却身子硬朗挺拔,器宇轩昂又不失救世济民之精神气。长大以后对郎中的印象,多半来自书籍和媒体,大多是以一手医术救人于病难,亦或施人以援手使人脱离于危难。换句话说,中医于普罗大众眼中,一者是医术高超,二者是多少有点人文情怀的,用李杰大夫的话来说,那叫“剑胆琴心是中医”。
不过,现如今中医的处境,却是风光不再渐现危机的。随便上几个境内外的网站,到处是对中医的诟难和怀疑之声。中医的处方和治疗方式,在国外也是很难获得官方的许可。前阵子遇到学中医的学生,告知我近年起学中医专业将无法获得行医资格证,由此看来,中医在国内不说是生存艰难,也是举步维艰。
在中医处境尴尬之时,学习中医,研习中医,探索中医,这需要一点智慧和坚持的勇气的。李杰大夫凭着对中医的兴趣,专事中医多年,大概也是有他的追求的。而且,这个名动江城的“小李大夫”天赋颇高,记忆力奇佳又悟性极强,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只要过其眼目便悉数入其脑中,想来中医的那一单单处方,对于他来说自是小菜一碟了。曾与李杰大夫就某方略作交谈,发现他能迅速述论中医传统经籍的多种处方,然后得出一个最佳的方案。这大概与他遍览群书又撷取精华的才识有关吧。
李杰大夫研事中医,最为难得之处,便在于对中医的清醒观和危机观。我粗看李杰和刘琰二君著《游历身体的江湖》,最难得处在于该书对中医的清醒观和自我批判观。李杰和刘琰二君品鉴中医,常常以某种危机意识和清醒的批判意识来自我观照。李杰医生,人称行走中医之江湖的“小李大夫”,近年名动于京城,然李杰大夫不为虚名所惑,每有中医之自我警醒观和自我批判观,常就中医作惊人之语。吾以为,有此自我警醒意识,有拯救中医于水火的焦虑和气概,则中医之生存可成,中医之新境界可期。
这个“小李大夫”,亦为难得之处,便在于他的文字功夫了得。我常佩服他的记忆力惊人,而古今中外的诗词曲赋,他皆耳熟能详,谈及金庸的武打小说,一一道来如数家珍。其诗文修养了得,文字功底颇为不弱,写出来的文字,端的是洋洋洒洒开合自如,常常令我这大学教授自叹弗如。
“剑胆琴心是中医”,这是“小李大夫”颇以为自矜的话。这作为李杰大夫的写照,应不为过。“剑”是江湖之剑,有街头巷口打架的混混气,也有扶危救困的侠客气。至于“琴”,是诗文曲艺之琴,代表着李杰大夫对诗文礼艺之好。
话又说回来,在我的心目中,中医除了医术之外,还是有那么一点人文情怀的。这一点人文情怀,不只在于精气神的调理,还在于对人以及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医者济危扶困的精神情怀。
“观诸法皆空,不舍一切有情”,这是大乘佛学自度度他的不二法门。然我等远要更为庸俗,未能如佛陀看空一切,终日与臭铜烂铁为伴。我等皆为凡人,思“让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我变得更好”,终觉力有不逮。凭一技而施救众生者,莫若医生也者。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之余,李杰和刘琰二君著《游历身体的江湖》,以一己之技、一本小书自度度他,未尝不是大乘佛学的一种智慧和境界。
是为跋。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