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剑胆琴心是中医(11)—从质疑《枫桥夜泊》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2011-01-20 16:33:44)
标签:

健康

分类: 妙手中医

大学一年级读书笔记:

读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霜天,残月、啼鸦,江枫,渔火,朦胧的寺影,夜半时分不绝于耳的钟声,以及孤零零地停泊着的小船。这一切绘成了一副有声色愁绪的《秋江夜泊图》。

乌啼可以是乌鸦的啼鸣,但是这个“乌”应该理解为是背负太阳的神鸟,从《山海经》开始,古人看到太阳上有黑子和耀斑,而中国的古代人,把太阳称为“金乌”,古人认为太阳中有三足乌,月亮中有兔子,因此用“乌飞兔走”比喻日月的运行,时间的流逝;文人们形容太阳落山、月亮升起,也用“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来形容。然后古人注意到乌鸦喜欢与烟雾共存的习性,而其它鸟则无不远离烟火,因而认为乌鸦是与火有关的神物,再加上乌鸦通体漆黑如炭,如同从火中化出,古人则干脆认为乌鸦就是火的化身,是“火”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古人又认为太阳是世间最大的火,乌鸦因而就与太阳产生了联系,成为载着太阳飞行的神鸟。

再看《说文解字》中解释西字为:“鸟在巢上,象形;太阳在西方下落后,鸟就入巢休息,因而表示太阳向西落下的西字。如果从《山海经》的神话出发分析,由于太阳本身就是由金乌这种神鸟驮着飞行的,也就是说太阳本身就与鸟连在一起,太阳落山,金乌(乌鸦)也就应该栖息了。

所以说乌鸦悲啼和月落合起来意味着太阳要出山了,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那么诗人听到的钟声不可能是在夜半,佛家的“暮鼓晨钟”也就是说晚上敲鼓早上敲钟。

寒山寺无山,乃因高僧名寒山。江枫无枫无江,皆因寒山寺旁边的有两座桥一名“江村桥”一名“枫桥”,合而为之为“江枫”。

故得出以下观点打油记之:寒山无山乃人名,暮鼓晨钟皆佛云。江村枫桥合言之,千古愁煞不足凭。我们被张继给骗了,但是骗的优雅,骗的愿意,“虚景真意”总比“虚情假意”要好。

今天写这么多,和中医有什么关系,是“琴心”不是“剑胆”而已。其实李大夫写这个无非为了证明耳熟能详的未见得真,那么真眼所见呢?--有时候,也可以是假象的,特别是当医生。对真假的判断要完全凭证据!

但是对于我们的领域—中医,中医大夫面分析“病人的言论和西医的诊断”的时候却是要谨慎。比如一病人来说来看胃炎,然后拿出胃镜的报告等等。然后中医就进入了胃炎的诊断中,眼里面满是炎症和幽门螺旋杆菌。然后消炎和杀菌什么“三联四联”疗法,和中药的清热解毒都上了上去,然后吃了下去……

效果一定是不好的,理由是胃炎的发病—现代医学发现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但是病因还不是很明白,大概仿佛要杀菌,所以中医和西医一起杀,“两条腿走路”多美好的愿望啊。

事实上,我们经常见到“脾胃虚寒”的病人,西医诊断是胃炎,胃镜下全是充血糜烂水肿,消炎是理所当然,但是偏偏体现出来的是一派的寒像:胃脘隐痛,喜欢热饮,得温疼减,四肢清冷,大便也是稀溏的,毫无热像可“炎”,我们凭什么去消炎啊,于是用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丸,四逆散加减出入,一味清热解毒没有用,间断服药一年左右痊愈,病人体检查胃镜—正常了。

 

(说几句闲话,在中国当中医很难的,病人胃疼来看病,如果您说他是“脾胃虚寒”,万一他是个胃癌的病人,按中医治疗不会有错,但是不要他做胃镜诊断,病人会说中医误诊了。所以一般我们会建议病人去做胃镜,然后如果是恶性病变我会告诉他手术还是保守治疗的方案让病人或者家属去选择。但是对中医诊断和治疗,西医的胃镜没有任何帮助,只是让我们为了大夫自身的安全,少点医疗官司而已。)

对于中医而言,不可以被西医诊断牵者鼻子走的,也就是病人来了告诉你或者西医诊断是什么病(自己承认有罪,但是这些如果没有其他的证据则都不足为凭),你只有坚持“无罪推定”—中医凭借自己的理论找证据来下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法。

这个“无罪推定”就是不受西医诊断的影响,坚持自己的观念,这个真的很难,病人来了,说自己“前列腺”不好,我们马上会想到是“下三路”的问题,这个中医西医的认识上差不多,也是针对具体病因病机来治疗不会犯错误。

曾经遇到一个小孩来看血尿和蛋白尿,西医诊断是“胡桃夹综合征”,这个病是小孩在青春期发育较快、身高迅速增长、脊柱过度伸展、体形急剧变化或肾下垂等情况下,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引起血流变化和相应的临床症状。第一次听说这个病,而且又本身是肾的问题,前面的医生完全是针对“肾”来治疗的,补肾活血止血等药吃了无数,就是显微镜下血尿和蛋白尿依然存在,病家苦不堪言。幸好读书时的西医就学的一塌糊涂,对西医不明白,也就不用西医的方法和辨证思维了,我们心里只有中医的理念。再看这个小孩有时心慌气短,睡觉梦多而且有时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认为是很典型的心脾气血两虚,古方—归脾汤就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就用了全方:白术,当归,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炒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加生姜、大枣一起水煎服。吃了7天以后,孩子气色好很多,吃饭也好多了,又用此方60付以后,西医尿检发现蛋白和血尿都没有了,而西医朋友看了方子查了以后说一味止血和消蛋白的药都没有,是怎么样治疗好病的呢?我苦笑道:我坚持的是“无罪推定”在我心中早已经没有了西医,所以不会受其影响。

中医坚持“无罪推定”,也就是不受西医诊断的影响,尽量的遵循我们的“灵魂”—辨证论治。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有点明白了,中医整体的看问题,认为“有诸于内,必形见于外”:里面的问题,脏腑的失和,外面可以有表现出来的。比如说麻黄汤就是治疗外感风寒,肺气失宣的。肺气失宣了,不用拍片子和“照X光”我们医生通过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就能发现和诊断和治疗。那么您拍个“片子“来找中医看病,肺纹理粗了,诊断是急性支气管炎,很容易影响中医的治疗的,因为不用抗生素和所谓清热解毒的药,好像和“片子”不相合,也对不起病人花的几十元钱啊。

我们就是要找出感冒时风寒还是风热,亦或是暑湿,气虚,阴虚等等。这个分析查找的过程就是“辨证”。而确定治疗方案和开方子就是“论治”的过程了。

像上面的同一个感冒,用不同的方子来治疗叫“同病异治”;而相同的方子来治疗不同疾病则叫做“异病同治”,比如脱肛,久泻,子宫下垂,脏器下垂等,本是不同的病,但是其病机都属于“中气下陷”所以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来治疗。由此可见,中医的辨证论治,着眼于病机而并不在于病的异同,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针对不同本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辨证论治的精髓,也是非常符合辩证法哲学思想的,单凭这点,中医就比西医的见热退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高明出不知道多少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