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iddle/63f90786tb0a65100e5f7&690小学生生活---之三-- 路队" TITLE="我的母校西花厅小学 小学生生活---之三-- 路队" />
2005年春天小学同学聚会北京植物园师生合影
我们西花厅小学的同学都住在小学校附近,那时也是采取就近招生的原则。同学们主要居住在本司胡同,演乐胡同,前后炒面胡同和大烟通胡同里面。那时个子小,从家里走到学校最起码也要20分钟左右,要说也不近了。一个七岁的小孩,家长只有开学典礼那天送过我上学,以后都是同学结伴而行。还好不过马路。
我们上小学那时侯,放学时不像现在学校门口全是等着接孩子的家长。我们有路队,不用家长接,自己走回家。学生放学时在校门口排好队,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齐呼“老师再见”。路队就出发了。
我们都是排着路队走到了谁家院门,谁就进门回家。再跟同学招招手路队继续前行。直到所有学生全部进了院门,路队才告结束。
路队长一般都是女生担任。出了校门,离开老师的视线,路队就由路队长负责了。她总是走在队伍的旁边,精神抖擞的样子,虽然不喊一二一,但是她也要求我们走得整齐。因为还要评选优秀路队呢。
中午放学,早上吃的那点早点早已消化光了。每天这时候肚子饿得咕噜噜地叫。再说吃的那是什么早点呀?也就是昨天晚上剩下的米饭,拿暖壶里的开水一泡,就点咸菜。或是剩的窝头,馒头加点芝麻酱就是好的了。什么吃的都没有,饿着上学也不是没有过的事。中午放学大家肚子都饿了,着急回家。男同学有淘气的,一会儿跑出队伍,路队长赶紧去追。追回来一个有跑了一个。有时男生还犯坏,老踩女生的鞋,一会儿一个蹲下提鞋。气得路队长没办法直掉眼泪。
第二天,老师就找淘气的学生谈话了。肯定是路队长告了他的状,来到老师预备室等着挨呲呗。学生如果不认错,班主任老师就上课去了,把你一个人留在预备室反省罚站。让你感觉到老没面子了,
现在想起来,老师可能都商量好了,一个预备室的老师都配合得十分默契,班主任老师很生气的样子上课去了。科任老师就会过来拉着你的手,问明情况,然后说服教育你。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老师语重心长。再倔强的孩子也会流下眼泪承认错误。这时老师就会扶着你的肩头,让你到厕所洗一把被脏手抹花的脸,然后把你送到教室去上课。站在教室门口小声喊完报告后,老师开开门,拍拍你的头。什么话都不用说。看你两眼就会让你心服口服,下次再也不敢捣乱了。而且以后再有调皮捣乱的,你会成为老师的“奸细”。辅助路队长一同管理路队。
现在想起来老师真是高明,既没有让学生拉下功课,而且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他,后来变成了你。最后成我了。其实这就是我的经历。我到了黑龙江兵团也当了几年的老师,老师当年教育我们的方法,我也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也收到同样的效果。
我们住的胡同很长,住东口走朝阳门南小街一个路队。住西口走东四南大街一个路队,哪个口离家近就排那个路队。六十年代街上没有多少汽车。马路上自行车也不是很多,但是大马车还是不少的。我们没有小黄帽戴,没有明显的标志,只有手里举着学生家长制作的,写着班级的路队牌。那时人们都十分关心第二代祖国花朵的成长。一切交通工具都礼貌让行。所以在小学六年里没有听说出过交通事故。
学校评选优秀路队时,老师和同学的代表站在马路的另一侧,在她们认为我们不易注意到的地方,偷偷地观察学生有没有散队的和打闹的现象出现。那样就会被扣分。学生检查员权利在身,看她们的认真样儿,一点儿不讲情面。她们可不怕得罪人,真实地记录着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他们后立刻走得步伐整齐,精神抖擞,装模作样地目不斜视。就连书包里面的铁铅笔盒的响声,都是那么的一致。盼望能够得高分,不被扣分。第二天早上大门口的路队评比表上,如果连着贴上小红旗,心里美极了。那会儿的集体荣誉感真的是很强的。
我们当年上课都是半日制,因为教室不够用,低年级的同学一天就半日在校,另外半天就是在学习小组自己学习了,只有高年级的学生才上整天的课。
我们升入高年级后,路队就没有了。具体是四年级还是五年级真是记不清了。现在每当我路过小学校门口,赶上放学就会想起我们西花厅小学的路队,五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情。记录下来也是很有意思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