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风俗(二十九)

(2012-07-18 08:27:51)
标签:

赵扩

藏传佛塔

孝宗

冰糖葫芦

北京二环路

杂谈

北京城门各有用途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各门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内九”是指现在沿北京二环路的原九座城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崇文门、宣武门、前门、德胜门和安定门。

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每天一早从玉泉山运来的水,从和义门运进北京城,进入皇城。

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

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

崇文门叫哈德门,是运送酒的通道。

前门叫正阳门,是皇帝出入之门,平民不能走,只能走两旁的月门。

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茶市口斩首。

阜城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

安定门是军队出征时走的门。

“外七”,包括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和永定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皇城四”,是指大明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个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北京藏传佛塔

藏传佛塔是中国早期“塔婆式”塔的发展,元代以后,称其为“喇嘛塔”。

藏传佛塔源于西藏,随着藏传佛教亦即喇嘛教的流传而遍布各地。北京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有近30座。

北京的藏传佛塔,最早的要推阜内大街的妙应寺(白塔寺)的白塔。它建于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塔的最下面是平面为十字折角的方形台基,台基上为三重须弥座,再上为莲层,大型莲瓣做成伏莲。塔身外观是一个塔肚,略扁而有肩,显得不那么圆。塔脖子下也用小型折角基座,上为十三重轮,再上为青铜伞盖。塔顶以宝瓶做刹。塔的全高五十余米。据文献记载,这个位置在辽代曾有一塔。元世祖令人建此白塔时,在原址发掘出舍利子二十多粒,香泥小塔两千左右。

平安里附近的护国寺内,当年也有两座舍利塔,为元代建造的藏传佛塔。规模虽小,却与妙应寺白塔形象相仿。

此外,妙峰山、大觉寺、颐和园后山、潭柘寺塔林、北海琼岛之巅、昌平银山塔林、海淀区塔院、悯忠寺等地,都有大小不等的藏传佛塔。

北京地区藏传佛塔的式样,大体相仿。每一座塔都分为四个部分:一曰台基、基座,二曰塔肚,三曰塔脖子、十三天,四曰塔刹。

台基有一层的,也有两层的,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台基上或为须弥座,或为莲座。莲瓣朝上者为仰莲,莲瓣朝下为伏莲。

塔肚一般做成圆形体,靠上部分有圆肩,成为上粗下细的状态。也有上下一般粗的、上下粗中间细的、上细而下粗的。

塔脖子之上为十三天,即十三相轮,下粗上细,逐步缩小而成圆锥体。十三天上为伞盖,多为金属的,正圆形。伞盖之上做成仰月,再上为圆光,象征红日,故称为日月刹。

各地的藏传佛塔有土制的、砖砌的、石砌的、琉璃的。北京地区的藏传佛塔主要为砖砌的,外表用白灰涂饰而成为白塔。

冰糖葫芦传奇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早些年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厂甸里,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植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赵伸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白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

赵倍和大上皇孝宗的关系长期不和,孝宗死后,他不去服丧,至使丧礼无法进行,满朝大为骚动。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化胄上奏,建议太皇太后下诏令赵停退位,传位于其子赵扩,由赵扩主持孝宗丧礼。太皇太后同意赵停禅位,称大上皇,闲居寿康宫。他每回忆在位时的事情,总要自言自语地咒骂,有时还会痛哭。

公元1200年春,皇帝赵扩从郊外祭礼回来,鼓乐之声传入深宫。赵停问是什么事,左右回答说是街上百姓在奏乐游戏。赵悼大怒道:“你们这些奴才也如此欺骗我!”一拳击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从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于;阳安寿康宫。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那是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植)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