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乐乐哇柠檬北京童谣儿歌育儿 |
分类: 柠檬成长记 |
不学古诗不认字,
全心玩耍日复日。
童谣儿歌偶喜欢,
有意思。
——————————————————三句半的分割线—————————————————————
乐乐偶一岁多的时候,虎姥爷就催过臭爸爸和香妈妈:“你们该教乐乐拼音、英语什么的了吧?”谁知他们俩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教,就让他好好玩儿。”
快两岁时,同龄的孩子有的都会背古诗了,臭爸爸和香妈妈却想着让偶听北京童谣。因为他们觉得那些童谣实在是太逗了,都是大白话,还有韵律,而且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比古诗来得有趣,偶也非常喜欢。虽然虎姥姥肚子里好多俏皮语,但有时她和虎姥爷听到偶嘴里冒出一些个不太雅的童谣时(比如拿屁嘣呀,烧屁股呀之类),还是会对臭爸爸和香妈妈说:“瞧你们俩,净教乐乐些个没正经滴。”
晚上哄睡,香妈妈总唱各种歌(儿歌还有非儿歌),偶也很喜欢,便跟着学。
于是乎,偶的宝宝MP3里,有一个目录全是北京童谣,有一个目录全是儿歌。另外两个目录分别是故事和轻音乐,但偶听得最多的还是前两个目录。目前偶已经会说二十来首北京童谣,会唱十来首儿歌了。
下面就说说偶学童谣和儿歌的那些趣事儿吧。
一回生
最开始时,宝宝MP3里播放的童谣或儿歌,并没有激发偶的多大兴趣。不过经过大人辅以夸张的动作和搞笑的表情进行演绎之后,偶就觉得很是好玩儿,并试着模仿起来。
在大人的提示下,偶能跟他们来个接龙,说或唱出几个词或一两句。
比如这首《三轮车跑得快》(红字部分为偶会说滴):
三轮车,跑得快,
上面坐个老太太。
要五毛,给一块,
你说奇怪不奇怪。
三轮车,跑得快,
上面坐个老太太。
要五毛,给一块,
你说奇怪不奇怪。
再如这首《谁是我的兵》,偶就会一句,但这一句,绝对是亮点:
谁是我的兵,跟我走。
不是我的兵,拿屁嘣!
又如这首《大头大头》,偶会说前两句,在大人提示后,再说出后两句:
大头大头,
下雨不愁。
人家有伞,
我有大头。
二回熟
后来,臭爸爸和香妈妈上班时,要么虎姥姥给偶说童谣唱儿歌,要么偶就自己播放宝宝MP3听。
有时候,偶还点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让大人给表演。比如晚上香妈妈哄睡时,偶就说:“妈妈,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妈妈,唱小呀么小儿郎!”久而久之,偶就越来越熟练了,学会的童谣或儿歌也越来越长。
有时候,为了听到自己喜欢的儿歌(比如这首《找朋友》),偶甚至不惜过五关斩六将。
这个视频是偶之后说得比较熟练的《谁是我的兵》:
谁是我的兵,跟我走。
不是我的兵,拿屁嘣。
嘣出油,好点灯。
偶吃完饭后兴奋地表演《小白兔去赶集》:
小白兔,去赶集,
拿个辣子当鸭梨。
咬一口,怪辣的,
以后再也不买带把的。
偶会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
我高兴的说了声:叔叔 再见!
三回变高手
正所谓熟能生巧,等偶熟练掌握某首童谣或儿歌后,便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说或唱了,而是开始活学活用起来。
偶越来越黏香妈妈,总喜欢跟着她屁股后面。如果她上厕所或洗澡关上门时,偶就跑过去在门外开始唱起《小兔子乖乖》来,而她则在里面跟偶对唱:
乐乐偶: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口,
香妈妈:不开不开,我不开,
有时候,臭爸爸想让偶表演,他给录像,谁知偶竟恶搞起来。
下面这首,您听得出来是哪首童谣吗?
有时吃窝头,偶手捧窝头,就会说《小辫刘》:
小辫刘,蒸窝头,
半拉生,半拉熟。
熬白菜,不搁油,
吐口唾沫当香油,
爸爸给他两砖头。
有时玩得兴起,偶会朝地上桌子上吐口水,然后说“我吐口唾沫当香油”(《小辫刘》)。最过分的一次是在臭爸爸吃饭时往他碗里吐了一口。
有时,大人擦地,偶也拿块抹布,到处找嘎巴,嘴里还会唱上一首自己改编的《找朋友》:
找啊找啊找嘎巴,
找到一个好嘎巴。
敬个礼呀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有时要开饭了,偶会跑到厨房自己拿碗勺,还一边唱《碑儿头窝窝眼》:
碑儿头窝窝眼,
吃饭挑大碗儿。
给他小碗他不要,
给他大碗他害臊。
偶放屁的时候,还特兴奋地宣布“我放屁哒!”有时就说这首《谁是我的兵》:
谁是我的兵,跟我走。
不是我的兵,拿屁嘣。(还撅着屁股发出“不~”的一声)
嘣出油,好点灯。(这是虎姥姥教的版本)
嘣两瓣,换曲灯。(这是下载的版本)
有时候,偶还很富创造性地把不同的儿歌串起来唱,
比如《小燕子》和《小兔子乖乖》:
我问燕子为啥来,
燕子说:
不开不开就不开,
妈妈没回来,
谁来也不开
我问燕子为啥来,
燕子说:
不开不开就不开,
妈妈没回来,
谁来也不开
又如《卖报的小行家》和《世上只有妈妈好》: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有时候,为了讨好臭爸爸,会把《好妈妈》改编一下:
让我亲亲你吧!
让我亲亲你吧!
我的好爸爸!
有时候,偶干脆把家人都编进童谣或儿歌里,:
比如改编的《小白兔去赶集》:
小妈妈,去赶集,
拿个辣子当鸭梨。
咬一口,怪辣的,
以后再也不买带把的。
把《小白兔白又白》改成了: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爷爷爱吃爸,
蹦蹦跳跳真可爱。
又如把《老头老头玩火球》改成了:
老头老头玩火球,
烫了爸爸抹爷爷。(原文:烫了屁股抹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