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大四!再见,工大!(三)
(2010-06-28 21:37:03)
标签:
毕业大四哈工大校园再见工大大学情感 |
分类: 再见,大四 |
关于哈尔滨
之前写过一篇“俺们那旮都是东北人”,已经比较全面的描述了哈尔滨印象,就不罗嗦了。
关于HIT
HIT,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
虽然我不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但工大,绝对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
虽然“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之于大多数学子,只是一句传说,但有谁敢小视那个叫马祖光的老人写下的传奇。
大一时候,在二区听两个小子吵架:“你TMD对不起工大!对不起马祖光!”
于是“你TMD对不起马祖光!”便在寝室中流传开来。
工大四年,过得和高中四年没有太大的差距,这只能说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吧!
一样的深居简出;
一样的习惯晚睡早起;
一样的走路很快、吃饭很快;
一样的愿意在没事的时候泡在阅览室;
工大的校园很小,总是让人不经意的想起八中,
想起八中时候天没亮就跑早锻炼,然后在路灯和别人鄙视的眼光中疯狂晨读的样子;
想起八中时候为了一碗炒年糕的早餐便大打出手的“豪迈”;
想起八中时候补习班吃饭插队的厚颜无耻和从容自在;
想起八中时候每年元旦篝火晚会的“犯罪合法”;
想起八中时候下课冲餐厅的“速度七十迈”;
想起八中时候的那些鸟语花香;
想起八中时候的无知和单纯;
八中已经成为过去,工大也将成为历史。
*行政楼“马桶”一样的造型;
*哈工大星“马桶圈”一样的设计;
*四大名捕、八百壮士的惊天地泣鬼神;
*图书馆,自习室爆满(考试前)的盛况;
*男生寝室楼层自习室绕梁三日的脚丫子味;
*树国校长讲话从来不用演讲稿的从容和气魄;
*见证了90个沧桑岁月的主楼的那份质朴和安宁;
*考研前外校学生为了在正心楼占座,千方百计和楼管阿姨打游击战的轰轰烈烈;
*那位原以为只有小说中才存在、却又如此真实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活在工大人身边的“树下老人”;
*校园里破的不能再破的自行车,经过“自主研发”、用发动机自行改装成“跑车”后轰鸣而过的霸气;
*校园里那位心系天下,逮着谁就开始激昂澎湃的谈人生、谈政治、谈时事的工大传奇人物之一的修鞋大叔;
有理由相信,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氛围培养出来的独特气质!
似乎有人说过: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
我不知道究竟怎样的伟大才能称得上“大师”,
但我知道大一上孙盛萍老师的那句“想一想你们到底是为谁在上大学?”;
其实,能赢得学生完完全全敬重的老师并不多,这也并不全是老师的不是,而是学生想法太多,要求太高;
虽然大学里有一部老师也是做一天和尚撞头一天钟,但很多老师的某句话经常能让你醍醐灌顶。
实在是不大喜欢哈尔滨这个“四季分明”的城市,
也不愿意为了一纸文凭再硬着头皮在大学里稀里糊涂的再过两年,
所以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朋友的不解,选择去接受社会和现实的洗礼。
不过,正如曾经说过的那样:要是不用交学费可以免费再泡两年图书馆,我会考虑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