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分制改革,学子期盼已久的新政

(2014-10-23 06:47:58)
标签:

教育

学分制

改革

高教新政

感谢博乐 依然 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学分制改革,学子期盼已久的新政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已正式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明确在外校和互联网上课,也能计入大学学分。此外,学生可跨校修读,老师由自己挑选;科研发明、实践竞赛可奖励学分,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学生还可保留学籍出去工作……
       通过互联网上课也能算学分,并可自由选课、半工半读,这是广大学子期盼已久的校园新政。

  作为全省学分制改革的试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3级的同学,成为广东第一批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在学院内可以自由选择课程的大学生。有学生开玩笑说,只要人品不是太差,基本上想选的课程都可以读上。
       作为教育部的全面学分制改革试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制定了全套培养方案,并已从去年开始推行全面学分制。而且管理学院已经实现了按学分收费,每学分66元,每学年选多少课就交多少钱。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也已经制定了一整套全面学分制方案,院长喻世友表示,《意见》给省内高校实现全面学分制改革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说,这项改革,广东走在了全国前列。

       什么是学分制?说白了就是把学校比作一个大超市,学生可以在其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挑选”学科和学分,还可以选择提前或延后毕业。根据广东省出台的学分制管理意见,未来同区域的高校将推出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就是说,中大的学生也可以去华工、广商等读自己喜欢的课程。
        与此同时,还要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连续就读,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习,这样半工半读、停学创业都成为可能。像中大管理学院就规定,最短三年可以毕业,最长可以读七年。

       当前大学存在“严进宽出”的弊病,学生“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进了大学校门,不少人浑浑噩噩过了四年,轻轻松松搞掂论文拿了文凭。事情的另一面,哪怕是天才,两年就能学完四年课程,你也得老老实实待上四年。不少学者早已对此进行过批评与反思。比起入学之初的层层设卡,高校更应严控学术终端,守好人才培养标准,至于学生在 校期间的学习,学什么,学多久,怎么学,完全可以更加自主。

       近日,广东呼唤许久的高校学分制改革文件终于出台。一系列的高教新政,不仅拓宽了大学生完成课程教育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大学生课程选择、课时安排的自主性,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多种可能。以往必须到课堂完成的课程,如今在网上轻轻松松即可完成;过去必须在本校听的必修课,如今有了其他学校作为选择;什么时候上课,要不要先去社会历练再回归课堂,都由学生说了算。这样的新政,凸显了人性化教育的要旨,能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最大的便利。

       众所周知,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创新意识,而不是“知识灌输”。因此,学校应主动去除学业管理形式上的条条框框,放宽严苛的学分规定,进而让大学生在内心解除枷锁。真正意在培养人才的大学,一定会跟随时代的脚步,主动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
       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就“可知天下事”,一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未必逊于教师,更何况他们思维更活跃,在此背景下,教师再通过老一套的规制来维护师者权威,如通过点名甚至拇指打卡要求学生到堂、不合格要交补考费等,就未免太固守窠臼。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实行计划招生、计划分配,教学上实行岗位性很强的对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随着高校就业市场化,既然学生需要自主择业,就要给他们更大的自由选择学习年限、自由选择课程、自由选择老师的权利,所有这些,都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体系,转而实施较灵活的学分制。鉴于此,各高校针对本校的软件、硬件条件现状,正在积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道路,尽量做到重质量、轻形式,形式为质量服务的教育改革。

       然而,学分制改革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一旦改革启动,社会的其他公共政策,也应当有相应的调整。学分制改革以后,各种以新的形态流到社会的劳动力,怎样延续他们的社保、医保、户籍等等,都是要做出衔接调整的。否则,这种改革的不完整性,很可能会酿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



学分制改革,学子期盼已久的新政




感谢博乐 依然 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青葱校园》栏!
学分制改革,学子期盼已久的新政



感谢Mike剑影老师对本博的精彩点评:
        中国大学生按照现在的教育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而不专,专而不用,毕业后放弃专业的不计其数,这是人才资源配置的严重缺失,这项各个措施,从改革意义上来讲确实是有很大进步,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尝试,教育制度的改革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而不是那种高分低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科,建立新学分制,确实是走在了改革的前沿,但是教育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是紧密相关的,不可能是一项置身事外的制度,所以,它的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更多的应该参加社会实践,是自己的爱好在未出校门之前就可以有所发挥。提前发掘人才,中国并不是没有人才资源,而是因为制度的缺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博主的意境就在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