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试山西面食——莜面栲栳栳

(2013-05-21 23:56:31)
标签:

山西面食

莜面栲栳栳

笆斗

犒劳

感谢博乐 涛妈 推荐蔷薇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初试山西面食——莜面栲栳栳

    这次去山西,品尝了许多不同品种的面食,其中有一种叫“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的山西面食小吃非常特别,特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莜面栲栳栳”因外形极像一种竹篾编制的“笆斗”即“栳栳”,故得名。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专门制做了这种莜面食品款待唐国公。李渊见方丈手端一笼屉面食上来,便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织而成的盛物器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因为莜麦的营养价值比小麦大麦都高,特别耐饱,将士们吃了这种面食,战斗力倍增,连打胜仗,一举建立了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现在,“莜面栲栳栳”除了是家常美食外,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莜面微量元素含量高,可健脑醒目,还可降低现代"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因此,莜面栲栳栳被视为"太原十大面食之一"。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民歌生动描述了山西的食俗风情。
    莜面栲栳栳的制作工艺讲究,外形美观,口感劲道,配上“羊肉臊子蘑菇汤”等佐料,其味极佳,真是“一家吃着十家香”呢!现在,莜面栲栳栳已经不仅仅是山西民间家常美食了,作为杂粮小吃,莜面栲栳栳在饭店酒楼也大受欢迎。
    莜面栲栳栳的制作方法很特别:首先将莜面加开水揉和,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筒状形也就是笆斗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靠着竖立摆放在蒸笼布上,大火蒸制约10分钟左右,火候不到,栲栳栳不熟,吃着带沙感,蒸得过火了,栲栳栳则软瘫立不起来,吃时则无筋,味欠色减。
    吃时,将莜面栲栳栳盛在碗里,浇入卤汁撒上香菜末或配以辣酱、肉酱、番茄鸡蛋酱,食之香醇无比,回味无穷。莜面栲栳栳除了蒸熟蘸着酱料吃,还可以干煸、炒着吃。但山西人最喜爱的吃法还是用羊肉臊子或蘑菇汤调和着来吃,其色香味让人食指大动。
    有空,你也试试做一次尝尝如何?


初试山西面食——莜面栲栳栳


初试山西面食——莜面栲栳栳




感谢博乐 涛妈 推荐蔷薇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

初试山西面食——莜面栲栳栳





感谢博友 搜益  赠玉

莜面栲栳栳,栳栳像笆斗。
有史实为证,传遍几个省。
民间用此面,款待着贵宾。
莜面栲栳栳,像碥制笆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