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西关大屋 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2012-09-20 20:48:59)
标签:

西关大屋

正厅

泮溪酒家

荔湾

感谢【新疆文学】圈推荐本博上首页!感谢仙乡洪泽老师核审!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过繁华的上下九、十八甫商业大街,穿过明韵清风的古骑楼底下,蔷薇来到西关荔湾,轻轻拉开那两扇矮脚吊扇门,推开那道油光溜滑的趟栊门和硬木大门,走进百年沧桑的西关老屋,面对着一堵堵水磨青砖高墙,满屋酸枝家具,还有满洲窗、落地摆钟,蔷薇有一种步入时光隧道的感觉,这里处处散发出老广州的经典味道,时光在这里变得无比闲适,无比温馨,日子虽平淡琐碎,却幸福安宁。
    与北京的旧胡同和上海的老弄堂相比,广州最具岭南特色的古民居建筑,最地道的广州昔日风情,当属“西关”和“西关大屋”了。“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因明清时地处城西门外而得名。西关在明清时期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因此当年也聚集了许多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这些豪门富商在西关一带兴建了大批“豪宅”,这些豪宅后被称为“西关大屋”,与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齐名。
    西关大屋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所有西关大屋都雕梁画栋,显示着曾经的“显赫”与“阔绰” 。西关大屋大多采用三开间布局,正对门口的是正厅,也叫神厅,正厅是全屋的“心脏”,这个厅屋脊最高,面积最大,建筑装饰工艺最为讲究,气氛也最为庄严,是大家庭聚集、拜祭祖先、决议家庭大事和接待特别重要宾客的地方,正厅的家具都是对称摆设,桌椅皆为名贵的酸枝制成。正厅前近天井上方前有一用木版拉花秀雕而成的花罩,把大厅和天井分隔开;而正厅上方,还搭建有神楼,用于供奉祖先;正厅后面用屏门围隔成头房,是家中最老的长辈居住之处;头房后是二厅,是一家人用膳之处。正厅西侧为偏厅,用于招呼宾客,偏厅多以彩色玻璃满洲窗和古朴的木雕牌匾作装饰,墙壁上会挂些“满怀明月,两袖清风”、“纵有良田万万千,有钱难买子孙贤”等书画对联,以体现主人的文化品味和修养。正厅东侧为书厅,是主人读书、教子的地方,书厅前面往往有一个清静幽雅的小庭院,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西关大屋的这种布局,让大宅显得“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改造,许多官宦人家、社会名流和富商巨贾纷纷迁出西关大屋,更多的平民百姓住了进去,曾经宽敞明亮的深宅大院,由于住户的不断增多,所有的厢房都因反复的分割改建而变得拥挤不堪,原先的格局因被破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很多西关大屋的贵族气质就这样随着岁月一点点隐退,慢慢与这座城市的其他普通民居一样,渐渐融入平民阶层,书香之气大都不复存在了。还有不少西关大屋则因屋主出走他乡,大屋长年没主,房子经年没有修缮,风剥雨落,砖墙、木门、屋梁都已渐次颓败,残破缺损。
    我从泮溪酒家绕到恩宁路,这里有不少老建筑,最显赫的是被列入明确保留名录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华楼”。“泰华楼”是清代探花李文田的书斋,因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和汉《西岳华山庙碑》拓本而得名。
    沿着恩宁路一直向文昌北路方向走,我来到耀华大街。这是广州为数不多的经过整饰的西关大屋保护区之一。说是大街,其实路并不宽。30多座西关大屋在百米巷子两边排开,西关大屋三件宝:青砖、石脚、三重门,一样不少,从厚度、尺寸、用料就可品读出当年门户间的贫富差异。耀华大街12号的“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是老年人唱粤剧的KTV宝地,一群粤剧发烧友正在“咿咿呀呀”地演绎《帝女花之香夭》,一个个声情并茂,有板有眼,眉宇间流露出一种满足的陶醉。
  小小的耀华大街,“巴掌大”的地方竟生活过不少历史名人,发生过不少动人的故事。据考证,耀华大街8号和10号是粤剧名伶白玉堂的故居,耀华大街30号真正的屋主还可能是著名“儒将”蔡廷锴,门前一对高达8米的罗马柱、黑铁质地的巨大门扉极具西洋风格。据说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还是按照当年孙中山从国外带回来的图纸兴建的,很值得品味一番。
    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区,广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逐渐东移。现在的西关大屋住着的大部分是老人,年轻人大多搬出去住了。这些住在西关大屋的居民,对西关老屋有种特殊的依赖,因为大杂院中承载了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些乐在其中的老人,在深深的宅院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悠然的日子,打麻将、下棋、读书睇报、经营一些小生意,在恬淡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
    蔷薇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踏访了荔湾区宝华路、多宝路、
恩宁路、逢源路、长寿路、耀华大街、华贵坊的“西关角”和海珠区的南华西街、龙导新街大屋群,拍下数百张照片,记录下广州西关大屋随岁月变迁的过程,捡拾起那些散落在寻常巷陌中的点点碎片……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重新编制的第三版城建规划一改前几版经济利益至上的取向,转以“保护文化、妥善安置、抽疏人口、改善环境”为目标,提出“凡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一律保留”“原住民可保留房屋产权”两大亲民措施,这对于西关老屋和西关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福音。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感谢【新疆文学】圈暗香幽兰推荐本博上首页!感谢仙乡洪泽老师核审!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感谢美国《亚省时报》2012年10月5日B3版头条刊发了蔷薇此博!

走进西关大屋 <wbr>捡拾旧时光的碎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