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处发表该邮件已征得合伙人同意,希望与广大博友探讨,互相提高!
昨天下午我参加了招商证券北京建国路的周末活动,虽然这种营业部的活动我向来是极少参加的,但这次的参加主要是想探探大众对市场的气氛。我简单回顾一下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主要内容与我的判断基本是差不多的,即创业板风险集聚,沪市主板正面临突破3400点冲刺时间点,而这个时加点大概率说是在下周几十家新股结束后。沪市主板向下看的话,空间是不大的,因为在宽松政策的兜底大背景下,大幅向下的逻辑是说不过的。那么,沪市主板若突破3400点的话,哪些板块会成为核心?空间有多大?我相信大概率还是券商、银行、保险等会成为冲关的核心。至于空间,更多的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判断,不能生搬硬套,也没人说得清楚,但我还是主观的判断看到4000点,这个是动态的,到多少其实无所谓,只要趋势往上走就可以。
我注意到近期大家对新兴产业的热烈追逐,我觉得这本身是对的,因为长期来说,包括前几年政策就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大方向,抓这样的板块总不会错。但我思考的是,目前的价格是否合适或者这个价格相对于预期还有多大空间的问题。为什么创业板年初就疯狂上涨?我思前想后,根本还是经济转型,直接推手就是流动性泛滥,而且这种泛滥我认为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即整体和结构。整体泛滥是说传统企业无论主动还是被迫转型都会驱动大量资金寻求转型优质项目,那么这个项目一定要是面向未来方向的,另一个更宽泛的整体泛滥就是货币宽松,但我觉得这不是最根本的;结构泛滥是说股市本身的结构问题,即沪市蓝筹近期调整带来的创业板上涨。总体一句话概括:泛滥、泛滥、还是泛滥!
问题可能来了,如果说我的以上思考的猜想是对的,那么接下来如果沪市主板恢复上涨趋势,是否就很大程度的意味着创业板的调整,还可能是较大幅度的,但我相信这种调整还是会与前几次一样,都会是阶段性的。我这么认为的理由很简单:传统经济结构转型还在路上,任重道远(从我近期阅读的大量年报中深有感受)!
由于我们的持仓中创业板市值占比超过40%,而且这一比例还是近期跟随市场追高加入,完全不符合我们一贯的稳健作风。事实总是能验证一个老问题:当保守派开始按捺不住寂寞而改变策略以致忘却真实自己的时候,多半是迎头一棒!不过,好在我们的持仓个股具备扎实的经营风格以及开拓新产业的决心和勇气,这一点令我安心,但实事求是的讲,短期的估值的确令我不安,根本原因不在公司经营本身,而在于我们自己,我们毫无成本优势可言。尽管我们积极配置保险,但保险持仓比例仍然偏低,未来将根据市场情况加大配置力度;银行尽管面临诸多负面因素,但价格是最好的衡量工具,只要价格在净资产附近徘徊,我们就应该有勇气积极配置。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分支,希望用友网络能够提供更好的机会。
总之,目前市场结构性风险与机遇并存,但如何把握结构确实困难重重!
邨善思考工作室 于北京朝阳 2015.03.08 12:3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