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探究:对外我国外汇储备增速运行的再思考!

标签:
外汇经济危机经济结构可支配收入内需 |
分类: 行业研究 |
《对外我国外汇储备增速运行的再思考》
从笔者统计的2000~2012年3月外汇同比增速情况来看,2007年底之前保持了高速增长,2008年~2009年增速显著下滑,2009~2011年7月份增速维持触底小幅反弹,2011年8月~2012年3月(目前统计至此)增速再次下滑,增速跌至个位数,为2001年6月以来最低增速。
笔者以30%同比增速将2000~2012年3月的外汇增速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供参考)。
第一阶段:2000~2003年4月。该段时期内,外汇增速2002年1月首次触及30%,后探底并于次年4月再次触及30%。
第二阶段:2003年5月~2007年9月。该段时期内,外汇增速时有起伏,但增速处于30%~56%的高位区间,期间有过两次相对调整,但调整之后迅即反弹,经仔细观察后发现:2006年11月~2007年9月的反弹斜率明显小于2004年4~8月反弹斜率,我们或许应该从中得到启示:高增速总是不会长久更不可能永久持续,我们处处勿忘盛极必衰之理。
第三阶段:2007年10月~2012年3月,外汇增速回落速度快、幅度大,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异常严峻。笔者以经济危机发展为线索,又将第三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小阶段,分别如下:
第一小阶段:2007年4月~2008年中,笔者将此小阶段称之为“危机触发阶段”。该段时期内,外贸增速开始出现几个月滞涨,随后加速下滑,增速由45%滑破30%。
第二小阶段:2008年中~2009年10月,笔者将此小阶段称之为“危机恶化阶段”。该段时期内,外贸增速由30%下滑至15%左右。
第三小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7月,笔者将此小阶段称之为“危机化解阶段”。该段时期内,外贸增速出现一定反弹,但在20%上下主要是其下运行。
第四小阶段:2011年8月~2012年3月,笔者将此小阶段称之为“危机反复阶段”。该段时期内,外贸增速出现第三小阶段震荡反弹后的快速下滑,目前已跌破两位数。
从笔者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经济危机对中国外贸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但有趣的是,在“后危机时代”外贸形势比“初、中危机时代”要更加严峻,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危机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明显,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等因素触导。
笔者以为,我国作为一个外贸型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外贸严重受挫必将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由此我国应采取扩内需的政策,以此化解外需疲软导致的内部经济下滑。
笔者以为,始于2007年的经济危机并未完结,期待外贸快速复苏亦不切实际,唯有调整经济结构方向方是上策。2008年底已经采取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但主要是固定资产类投资,效率较低且将吸纳就业能力强、活力充分的私营中小企业排挡在外,反而促使经济结构进一步向投资方向靠拢,这是临危时期的果断、快速决策,仍然值得赞许。但目前面临的外部形势并不比“前、中经济危机”时差,而是有更严峻之势,显然当下及未来时期内不太可能再沿袭投资与外贸两条腿并重的老路(并非放弃),而是应该积极深挖内需。由于内需挖潜需要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因此需要一些列的顶层制度设计。笔者以为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如何扩大中产阶层并增加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唯有该阶层扩大且可支配收入增加,方能真正拉动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
于感情而言,笔者对于我国未来的内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深报期望亦信心满腹。笔者相信,我国政府只要朝着正确的经济大结构、大方向调整的态度不动摇,经济就能平稳着陆,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即是最好的“反周期调控”方法,对此方法笔者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