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济柴:让股价“飞入云霄”300元?
(2011-07-26 15:20:05)
标签:
石油济柴资产重组物质公司财经 |
分类: 公司研究 |
石油济柴资产注入可能性分析报告
据非公开消息称,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石油济柴)实际控制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或将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物资公司整体注入上市公司。由于是非公开消息,对于此种消息或为传言或为真实,为一探究竟,我认为有必要从公司公开信息中去寻找答案,尽管没有十足确定,但至少可以某种程度上理清公司资产重组的预期逻辑,因此,我认为下面的分析是有必要的。
对于石油济柴资产注入可能性分析,还得从公司资产出售(重组)说起。
哗然不止的资产出售(重组)
公司(石油济柴,以下均如此)于2010年8月13日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9月10日公告重大资产出售,9月17日公告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根据这份报告,公司将持有的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21%股权和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28.67%的股权,分别转让给宝鸡石油钢管厂和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本次股权转让将为公司带来约6125万元股权处置投资收益,但令投资这疑惑的是,这两块资产均是优质资产,且其带来的收益对公司整体盈利影响甚大。2006-201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503万元、9804万元、10471万元、5275万元和1683万元,其中来源于拟出售资产的投资收益分别为6959万元、6454万元、6254万元、4825万元和899万元,拟出售资产的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比分别为60.5%、65.8%、59.7%、91.5%和53.4%,剔除拟出售资产投资收益后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分别为4544万元、3350万元、4217万元、450万元和784万元。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整体呈下滑趋势,波动幅度较大,但公司2006-2010年营业收入稳步上升,这“一降一升”形成明显“扩大差”,说明公司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综合毛利率呈下降趋势。此外,拟出售资产投资收益也呈下降趋势,2010年中期报告显示投资收益为1491万元,而年度报告显示投资收益为899万元,这说明投资收益在下半年出现了亏损。因此,拟出售的资产盈利能力存在恶化的可能性(至少短期如此),公司此时出售该等资产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即使2010年投资收益锐减,其对净利润的贡献度仍高达53.4%,因此,投资者的疑惑也就在情理之中。
对于资产重组,无非“加法”、“减法”,即优质资产注入和不良资产剥离。公司此次资产重组很难明确的认为是剥离不良资产的“减法”,因为即使拟出售资产盈利能力下降,但相比较于主营业务盈利而言其仍不是很差资产,因此,此次资产出售不应视为不良资产剥离。但毫无疑问的是,公司确实是在做“减法”,其后有何用意,我们除了猜测,不得而知。
按照公司说法,公司此次资产出售是为保障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对动力装备的需求,更好地实现公司产业功能定位,集中精力做好动力装备制造业务,做大做强公司柴油机制造主业。按照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战略和济柴(控股股东)战略规划,确定公司产业定位为:动力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即建成全面保障中国石油,覆盖油气业务产业链的各类动力装备及相关装置的研发制造基地;建成全力服务国家发展,品种最多、门类齐全、规模最大的中大功率内燃机研发制造基地;建成中国自主品牌大型动力装备的主要出口基地;建成世界石油主流钻井动力产品研发制造基地。按照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业发展部署与要求,通过股权处置能够较好解决交互持股弊端,使公司集中精力做好自身核心业务。
因此,不管外界如何猜测,公司毕竟以公开方式表了态,这就说明此次资产重组确实有做大做强核心业务的因素。
物资公司注入为哪般?
中国石油物资公司(以下简称物资公司)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旗下科研及事业单位板块成员之一,该公司主营业务为:负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集中采购的大宗物资、重要物资、长周期物资、安全物资、成套设备、大型工程项目所需物资等采购业务。
石油济柴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旗下装备制造企业板块成员之一,且是装备制造企业板块中唯一上市的发动机(柴油机)制造商。公司主营业务为柴油机、气体发动机、柴油及气体发电机组的制造、销售、修理。
对于集团公司或将把物资公司注入石油济柴,我个人觉得“匪夷所思”,相信广大投资者也会对这则消息“颇有同感”(当然,作为非公开消息,一般投资者不可能获知)。为了表达我的“匪夷所思”,我将陈述理由如下:物资公司主业与石油济柴主业“八竿子打不着”。物质公司主业是采购业务,分属于集团公司旗下科研及事业单位板块;石油济柴主业是柴油机,分属于集团公司旗下装备制造业板块。这两种主业性质完全不同,而且石油济柴也公开表明其出售股权目的即在于做大做强自身核心主业,难道石油济柴会出售掉同属于集团公司旗下装备制造业板块公司股权而去经营与自身主业关联性不大的采购业务?这完全与其申明矛盾。我个人认为这是不符合常理,不符合逻辑的。当然,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无法准确预知公司管理层的动机,只能通过公开信息做出一番常理化的逻辑推理,换言之,这种推理完全可能在管理层的实际行动中被颠覆。‚石油济柴去年(2010年)9月份开始的资产出售(重组)方案目前“下落”尚不明,仍处于证监会的审核、审批之中,换言之,此事还未百分之百敲定。既然此事都尚未确定,何来精力商议物资公司资产注入?不可否认,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物资公司资产注入早在集团公司战略规划之列。倘如此,则物资公司资产注入一事大有可为。但这种可能性也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因为集团公司要求石油济柴将所其持有的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21%股权和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28.67%股权分别转让给宝鸡石油钢管厂和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其目的就是要实现集团公司减少法人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分部专业水平。如果把物资公司资产注入石油济柴,岂不矛盾?
总之,物资公司主业与石油济柴主业“八竿子打不着”,二者整合可能性不大,个人认为二者整合可能性低于50%。当然,这里仅是从常理化进行的一般性推导,仍有太多无法预知因素,而正或许这些超预期因素会成为石油济柴未来公司价值“飞”的“点火线”。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