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012-11-22 18:22:42)
标签:

教育

杂谈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坚持原实验稿就提出来的关于语文课程基本性质的认识,坚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

1、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

那种“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实现人文性目标,后强化工具性训练”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为什么说“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呢?从语言的性质来看,语言既有语言的形式,又有语言的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所负载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内容是一个统一体,语言形式离开语言内容,将不复存在,语言内容总是要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内容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着力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力解决“为什么而学、将会怎样去学”的问题。这四个问题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备的要素。如果只解决前两个问题,将会使语文学习活动迷失方向,并失去原动力;如果只解决后两个问题,将会使语文学习失去逻辑前提。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将这四个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工具与精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和价值观等层面的协调发展。“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

叶圣陶先生说:“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做语文教材。所应着眼的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这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其他文科课程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是语言内容,而语文课程教学的着眼点是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寓教于文。

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语言内容语言形式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