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光景随笔 |
想着读点听点看点什么,能让自己试着找回平静,才发现除了时间,一些看似的仰仗一一魔力不再。心不在焉时,连同喜爱着的文字、音乐,亦都失了惊艳和鲜活,仿佛日久天长风吹日晒后的泥泞,皱巴巴蔫唧唧无精打采,瞥一眼都懒得的无力与苍白。几十年阅历打磨,曾经以为的照破、看透、放下,于做得自己主人这一件事的要紧,依旧风雨蹒跚,动荡不堪,阴郁而艰难的遥不可及。
一度小觑了“打发时间”,以为那只是无端者自遣的无聊,颇有些无赖的自轻自贱。放诸己身,何尝不是一种自处的恬淡和定力!由打发时间到活在当下,如果前者只是行过,那后者亦不过于这些有意无意甚或勉而行之里添得几许觉知。究竟需要怎样的广褒与深厚,我们才能将这一生的纷纷扰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一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透透彻彻!
瞻前顾后,依旧离不得文字,唯记录或可?像时间的流里漂泊的一叶扁舟,记下这些思绪和过往,亦是一种渡,一种自处,一种不得不的随顺、存在、当下。生活原有的样貌或不分别处、此处,一一都是遇见。一树花,一洼绿,三五燕子,一眼晴明,半池春水,并不比一盏茶,几页书,约略解得几许近忧远虑,说不得却是一番缓释。哪一个明天不是今天、此时、当下积蓄的呢,无可逃脱时,不在此处,或是另一种面对与安适。
转弯处遇到的风景,即使明知那可能一无所获,依旧要日入而息,日出而作。亦死亦生,人世蛮是公平,在结果这件事上一一找平,没谁能将些有形带走一分一毫。明知没人躲得过,父母之于子女,有时甚至是甘愿快些苍老了去的,只为能亲见孩子们长大、成熟竟至和自己一般的渐行渐老,毕竟那才更像了一场圆满。没有什么是不需要代价的吧,不消《庄子》的“寿则辱”,便是这类于花开花落的人事代谢、往来今古,一一不离人生的叮咛与提点,大抵脱不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境遇。
一些人一些事,或是连记录也是不堪、不忍,索性随顺,留给时间的流任意漂洗。如果记忆注定是把双刃剑,宁可不去打捞,也免去满身满心的锈迹斑斑、伤痕累累。好在暮春,许多花都开好了,像是赴一场约定,记起一句“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人生事,何妨学学草木,但三分做得自己欢喜,都是值得。
“如果有愿力,受苦就有意义,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庄严。真正要做的,不是去忍耐苦、对抗苦,而是转变内心的知见。”愿力不足,或已是世间常态,所受者何止“八苦”。便是自己的无法平静,一一逃不出愿力之不足和无明的随时随处。说到底,知见之不转者久矣,无始以来的苦,亦多是白白捱过了的,其谓自作自受者是轻,好端端辜负了一场人身难得才是至要,能不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