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光阴生活随笔 |
分类: 自言自语 |
一日之计在于晨,有那么一刻,意念里跳出这样一句,瞻前顾后,孤孤单单,那该有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竟不知所踪。此等念断,或是征兆,有找不到家的失落。终有那么一天,将所有过往遗忘?放得下的,放不下的,便都散了去,谁与浮沉!
半日会议,偶有溜号。关一扇门,开半面窗,念念在在,境遇总不至太糟。同事送半袋单枞与我分享,醇香初试,意韵悠远,眼里心上,分明半帘春水一窗山,无聊渐释,好光阴从不该虚设。
回看《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一旧事。老人家说,成功里有美,失败里也有美。隔了岁月的尘,往事依稀重温,变了的是时间、场合、眼界和胸怀,而不变的,是永久的眷恋,不渝的初心。美好有天生地长,也有默默酝酿,光阴的洗磨,予人以从容,将旧尘一一翻成了新妆。
现实,人、事、物,连同历史,都是经由了我们不经意的一种滤过而各显其色彩形态,看似客观,实则自我。时间的长河弯弯转转,只在我们注视的角落浮起朵朵浪花。若想读到真实,便是要去了这先入为主的倾向与成见,把镜子擦净,许心灯朗照。
化育的根本,在于让人学会如何能看到自己眼里心上的真实,而不仅仅告诉你这世界是何种样貌。千人千面,你看到的世界,与我看到的世界,永远不会一样。学会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成长,学会从平凡和无聊里看到美与好,则更加接近了所谓的成熟与成功。关于一切的成功和美好,我都有仅属于我自己的定义。
跳出从前的假我回看,我总以为的历史都是正义的,道义总是压倒邪恶的,原是何等的幼稚。这并不影响了我于生命的珍爱,于先贤的亲近。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同我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七情六欲,种种不堪,并不逊于身边眼前,让我更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狭隘与偏颇。
总是习惯于概括总结,习惯于一把尺子量世界,习惯于眼里不揉沙子,习惯于以正义者自居,看不顺眼的便都是别人的不对。一样的吃苦受罪,看得清走向的叫磨砺,看不清未来的则叫灾难,皆因了眼界、胸怀的局限。
天地不拘善恶美丑,雨露阳光一无取舍。再黑暗的一段历史,亦总存了一段鲜活的美好滋长,是人性可爱的一面,亦是世间的希望所在。接受这些不圆满,需要进一步累积智慧和心量。一一觉知,一一涵容,一一导引,一一化育,我们所要做的,依旧是不断的改善自己、修炼自己。
不大去写熟悉的人,尤其身边的人,即使他们有过这样的意愿。以一己眼光看人已是局促,再去述说,则更是窘迫。深了浅了,咸了淡了,总不如感觉里的生动丰满。其中不说假话则是另一种制约。如果说给陌生人,或许少些顾虑,至少不至太过在意、太多想像他或她的感受,多有迎合的嫌疑。
最踏实的,还是说自己,说春光明媚,天高云淡,说花草未醒,燕子未回……寄了床被子给儿子,好贵的运费。忽地跳出一个问号,我还能给你些什么?问给谁呢,不确定,或更像了自言自语的寡淡与无聊。
曾经的过往已长成此时此刻,春深几许,花叶自知。还有些什么呢?物无止境,连同欲望,达成所处,无非相宜。便穷奢极欲,几人得以安适?自然和谐,亦无非相宜,从来就摆在那里,想看时,触目皆可美好。我们眼里的世界,从来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想到汪士慎的“一生心事为花忙”。生如斯,复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