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随笔 |
分类: 自言自语 |
树叶渐红渐黄,有饱满意,不似追剧后的空落。像人生,再怎样的热闹纷繁,终归于清寂素简。得以全过程亲历见证,清清明明觉知枯落老去,或是莫大福报。喜欢不喜欢都有其不可多说的理由,既无可厚非,亦无济于事,因为该来的总会来。意念里,大凡发自内心喜悦着的,便是有过些过程里的不好,最终亦都会趋向于好,守得云开见月明。
几日晴和偏得,早起又见小群燕子居高而飞,一路向南,想来途经。早市的嘈杂,淹不住几声嬉笑怒骂,隔了人群,自己的世界。一件事情做久了,再美再好的,亦难免呈现疲劳颜色。偶尔旁开一扇小窗,或别一番清新。为生计本身,亦是不离生活,否则便会生出许多不值的无聊。
许多时候,会轻忽了别人,以为只有自己是在生活着的。州官放火和百姓点灯,原都是未曾间断过的。步履匆匆,多因了目的性太强,常常忽略了路边景致,走过行过,才知多已错过。偶尔需要回回头,为着下一场更好的遇见。
听不懂交响乐,看不透大自然,偶尔听了看了尚能觉出些零乱的美,亦不失一种得。有生以来所听所闻,或不该叫做音乐,勉强以旋律或是节奏相称或许贴切。旋律突出,节奏鲜明,非但自小以来作文的要求,亦是学习、工作、生活的重心,主旋律包打天下。众目睽睽,无非焦点,每少数人志得意满,而众多者灰心丧气,究其本,价值取向耳。
其实万物自有安排,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各安其命,各尽其本,则贯四时而生意盎然。音乐如此,人生如此,认清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即是本分。
季节流变,时光流转,身心亦适时以调顺,怎一个润字了得。疾病本身不是病,是身心的一种反馈:眼干、肤糙、头屑、皲裂、关节滞胀、困顿、多梦、懒惰……种种指向,生活正日益丰富起来,仅有的美好已远远不够,它需要你于天长日久茹苦含辛里自营一安暖所处,让种子落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再度生成新的种子,新的美好。
人应该是这种美好的制造者、转化者、承载者,而不应该只做一面镜子,仅仅去映照、去反馈、去流转。否则今天与昨天,现在与从前,年长与年幼,过去与未来,便没有了什么不同。
同了日常生活种种,读书、看电影亦有所选择,有所回避,回避那些不能承受之轻、之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内心风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不可逾越的坎儿,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角落里的柔软,一一需要慈悲的加持和濡养。
读到索甲仁波切:“如果你持续观想慈悲,当你看到别人受苦,你的第一个反应将不只是怜悯,而是深刻的慈悲。你要尊重甚至感激他,因为你知道,任何人以其痛苦让你发展慈悲心,就是给你最好的礼物,因为他们正帮助你增长通往觉悟之道的资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在西藏乞讨的乞丐和让你心痛如绞的老病妇,可能都是诸佛示现,帮助你增长慈悲心,迈向成佛之目标。”
读到另一段话:“深藏不露的伟大人物,他们非比寻常的品质,可能会让我们这种凡夫看不出来,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检验他们。另一方面,即使是平凡的江湖郎中,也擅长装扮成圣人来欺骗他人。你把大象留在家里,却跑到森林里寻找它的足迹。”——巴楚仁波切
因为太过自信,我们盲目趋向、执着,又因为无明,我们选择回避、拒绝。我们在阳光明媚里蒙头大睡,却又躲进凄风苦雨中散步赏月。许多时候,不选择反是一种周全,不回避才是一种完满。我们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起心动念间,一一都在替我们事先做着选择,做着回避。由结果而回看来路,只有时间不会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