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不曾想过

标签:
生活随笔 |
分类: 如是我闻 |
一本书接连翻两遍,是从前不曾想过的。说不得精彩抑或深奥,确是多了份耐心和从容,为着已过岁月潦草的反思?这个秋天,有些新的东西自内心里滋长,亦是从前不曾想过的。虽有违了时令,确也并不如雪夜闭门读禁书的惴惴。像刚从一窗鸟声里醒来,眼睁睁一大片时光静好,心疼起从前的辜负,虽然这厢里清清明明在在历历,却并不影响那厢里已全了身心踏踏实实滚进生活里的水深火热。
会有这样一些时刻,被动去应对一些颇以为的无聊,仿佛囚犯,身与心披枷戴锁,每欲桃之夭夭而后快。便是一些文字的另类,亦有些是持了应付态度的轻视。不止从前时而跳跃着的想法,偶尔也确曾有过的拼凑,似已积习成了传承,如今却重新有了些不以为然了。就连些对付、应付的念想、言行也觉出些轻浪。是谁在对付?应付的又是哪一个?如果不能置身事外,一丝心念,一寸光阴,即使从前看上去那样的无足轻重,又有哪一点哪一滴不是在消耗着自己的生命。
生活的潦草自此可见一斑,无明里生出的这些对付应付,无非自欺以欺人,丝毫没有道德可言,亦无益于行路,当学着一一断除了才是。由此想到分别心,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平庸的恶,想到屈子《天问》,想到德不配位,……人生修炼无处不在,始于足下,既不可避免,还是要先把自己眼前的事情一一做好。即使一饮一酌,可以删繁就简,可以限时限量,甚或调整标准要求,却一定要全情投入,不再起些对付应付的心思。由此推己及人,生活或才可能见些深度。
限于阅历经验和性格的不够确定,或是年轻时就该犯下这些错误的,任何的学习进步都是有代价的。从前不知,这种代价就叫无明。仿佛入得宝山却空手而归,无知无觉里,已将些生命原本的深厚一一错失,却像是得了很大便宜的沾沾自喜:讲什么吃亏是福,苦才是人生;说什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还不是因了没钱没权没机会!
其实所有的付出,最终都会回向自己,连同对付应付的轻慢。你对周遭世界的脸色和用心,决定了它们对你的态度,像远山的回响,如影随形。年轻时最大的资本还在于学习,学得越多,思考越深,收获也就越大,见识也就越广,人生道理也就会慢慢显露,好运气也会来频频向你招手。这个世间有许多秘密,像云过山冈,风来水面,你不去倾听静观,始终都还是无知无觉着的。惟用心者,能遇见美好。
我们所看到的奖罚,同样也是给别人看的,是秩序的需要,以规矩方圆,多与道德无关。更深的规范在我们内心,人一旦缺失了自省,便成为世俗的傀儡,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读到一句话:堕落的本质,是逆着自己的天性生活!所谓逆着,原是该很费些力气的,但积习使然,如今已变成一种随顺,反埋没了天性,使其开不出应有的美丽灿烂。我们要做的依旧是觉知,找回自己,给此生一个过得去的交待,不再白白辜负。
新到的书里有宗萨蒋扬钦哲的《八万四千问》。书名该是取自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有些书从前看和现在看感觉不同,以时光流逝来检验内心,会看到许多变化。类似的人事境遇,再度面对时,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会有所不同。以平和从容来衡量,会欣喜安慰于这样一种进步。人生最大的挑战依旧在于如何自处,每时每刻,无时无处。以见解的深入和对人事物的掌控为前提,会有正念的引领。学习处理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认知自我的过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或许从前计较得多了,连同现在。清楚自己要走的路,知道路上会遇到许多辛苦,不逃避,不敷衍,全身心做好该做的事,接受,承担,前行,把此一生当做一次修行,把方向交给内心,而不管那最终的结果,似乎也是从前不曾想过的吧。当下的一念,是种子就要先发芽,等待时机成熟,再煮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