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生活 |
分类: 自言自语 |
如果可能,尽量过无虚伪不敷衍的生活,自己清静,也少些对他人的浪费。有时不联系不打扰,不是不在意,而是更在意。相信这些静默时光里,你有更好的风景在分享,远胜于我可能带给你的聒噪和无聊。若你领会,不妨抬头看天,半窗明月,一枕清风,三杯两盏酒淡茶酽,碎语闲言意恰颜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念念在在,都是我的意愿。
她说身体好时心情也会明朗,所见所做事情里亦含有深意。世间的无聊和苍白,皆自不堪里读取。而生动和鲜活,亦皆欣悦中看就。世间还是这个世间,一花一叶,一饮一啄,皆因了我们的身心而地狱,而天堂。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即使他人的世界看上去再好,除非你有勇气自我改造,甚至推倒重建。
出行,乏累,知道那是发源于自己的身心,便从他人的言行里读得到乐趣和生机。从前以为的所谓成熟,或不排除自我虚弱的成分,连同一些方向的迷失。便是欲望也是有层次格局的分别,不可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比如觉醒,比如节制,比如精进,本身都是欲望的一种,却是能带给人稳妥和安定的所处。人生取舍,无处不在,希望也就无处不在。
年轻时不大在意日常起居,吃饭睡觉每凭了意气性情,看似以为的无关紧要,却不知不觉影响到自己对周遭的看法,对人生的认知。错过些什么已无从得知,确是到了需要反省和改正时候。想到两句话: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子不语怪力乱神。
那样一些夜车里开出来的花朵,甚至靠烟酒药物毒品喂出来的绚烂,即使看上去的美丽,其内在里的诡异不经和荒诞,都已潜滋暗长于我们的意识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他人的看法,并决定着我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观念的传承,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走向。有时会想,于自己,于孩子,于自己关心爱护的人,或许都还是有所亏欠着的。
有些疲累是有价值的,它让我看到自身的局限和不适应所在,遵循身心去生活,更有可能接近自然和真实。被价值和意义捆绑得太久,有时会达到另一种忘我——彻彻底底失去自我。“当一个人丧失思考的能力,在强权面前停止思想,就很容易沦为服从权威的傀儡。”这是我认同的关于“平庸的恶”的解读,政治之外,我觉得用在我们自身的生活和习惯里更为贴切。不管你置身怎样的环境,你都有思考和活成自己的权力和可能,像佛陀讲到的证悟,和我所看到的美好,它们始终如阳光一样普照万物和众生,时刻等待迎接你的觉醒。
或是巧合,上午写下前面的字,下午接到久违的电话,讲他环顾时的冷清与孤寂,讲他念起一些人一些事,讲我好久不曾去看他,并热情相约。多是些自己也有过的感受,很是理解。我是去看过他的,一起喝茶,谈工作生活,读的书,做的事,学的乐器,也谈他的心情、想法和些自我勉励的话,一幅现实里稳稳妥妥的画面,洒脱里藏着深深的无奈。后来还劝过他,改吹奏乐器为弹奏乐器,更适于心平气和,忘记问他是否听了我的建议。
我们都是这一世的匆匆过客,走过路过些风景是幸运的,还有些人有些事常来萦怀则更像是一种眷顾。这种眷顾并非单纯的温暖可以形容,更多的可能是善解人意的妥帖。或是酷热里的一片清凉,或是长夜里的一盏灯火,或是荒漠里的一块绿洲,……无意锦上添花,偶尔雪中送炭,经了岁月的打磨洗练,名利早已尘埃落定,惟性情呼之欲出,是一个人赖以活成自己,活出美好的最大可能。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段看似自私的时光,世间万物都是一面镜子,贪执,傲慢,懒惰,倦怠,别人的好与不好,自己的喜怒忧欢,起心动念里,都会看到活脱脱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进而在现实里一步一步去改观,是觉醒,是自持,也是精进。不管能走到哪里,实现几何,只要不忘初心,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无私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