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得

(2016-03-18 20:40:57)
标签:

随笔

文化

分类: 如是我闻

记得

 

一段红茶娇惯,便兰花香、观音韵亦颇不以为然着了,仅上午品了两泡,下午又酽酽然端回正山小种。夜来无眠,该是与茶无涉。飘移隔壁,轻翻二十年来笔记,从前不知,那些岁月里不经意流淌的旧事,有朝一日还能挺身出来陪自己守夜。人生如路,许多时候需要我们一个人走出荒凉,能有一个曾经的自己不离不弃,或也是一种难得的安适。每个人的终极修炼,无一不是成为想象中的那个自己。

 

新雨浥旧尘,夜依然我行我素,梦里听不见落花,到底天气舒朗出些分寸来,像是专程为着少眠人准备的淡泊,不经意些小酒小菜细饮慢酌的清欢。酒菜是意念中的百搭,清欢则是福鼎白茶的润泽,恬里趣韵多,淡中滋味长。若学得自适,少眠多梦亦非全是不好,所有的途经,无一不是为着下一刻的盛放。心美,一切皆美!

 

从前看连环画小人书只求新鲜有趣,哪里管得那是谁画的,如果不是老先生过世,依旧无从知晓那个画了《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十五贯》来装点过我童年少年梦境的人,原来一直喜怒哀乐于我所存活这个世间的一隅,静观世事沧桑花开花落物是人非。像当初听闻张爱玲去世的消息一样,无知到惊诧于这个人怎么可能还活在人世?故园多风雨,斯人情何以堪!

 

所幸他和她都是容得下天地,活成自己样貌的人。张爱玲俏皮得知性,《对照记》初版后,她要求再版时增补一幅她获得台北《中国时报》1994年第17届时报文学特别成就奖后拍摄的个人照,她在照片中手持一份印有“主席金日成昨猝逝”头条标题的报纸,这似是我们所见到的她的最后的留影。她在《跋》中写到:写这本书,在老照相簿里钻研太久,出来透口气,跟大家一起看同一头条新闻,有“天涯共此时”的即刻感。手持报纸倒像绑匪寄给肉票家人的照片,证明他当天还活着。其实这倒也不是拟于不伦,有诗为证。诗曰:

 

人老了大都

是时间的俘虏,

被圈禁禁足。

它待我还好——

当然随时可以撕票。

一笑。

 

浮光掠影几个镜头,不乏率直、俏皮、幽默、智慧,让我想到叨着烟斗一脸肃穆的黄永玉。“印象里,很少有贺友直这样的老人,表面顽固,甚至还带着那么点子倔强。然而,骨子里却是真正看明白了一切,才可以如此云淡风轻地生活在上海这个吞云吐雾、瞬息万变的城市之中。” 他的心里有杆尺子,懂得“孰可为,孰不可为”。“‘陈村是个好人’,‘陈丹青善于思考、有骨气,我常跟他讲,不要人家一噱就开口’……在这个‘下作事体多来兮’的时代,他说着宁波口音的上海话,穿插几句半个多世纪前的英文Imsorryexcusemestop,每天呷两口黄酒,吃着师母烧的‘比饭店好交关(好多了)’的小菜,嘲笑那些花千多元进大剧院,散场时又无法将票根贴在头上炫耀的人——优哉游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比起那些旧时的连环画小人书,眼前这个拒不改变画风的老人似乎戏份儿更足,意境尤深。恬淡静简素朴鲁直的安然,神圣工巧备出天造的匠心,一句“现在的人心太浮躁”的喟叹,由不得你不去喜欢、不去缅怀、不去思考……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春来草自生般,一些歌注定一些人唱,才会留驻你的心底,生根发芽。“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小文已长出属于自己的枝桠,何时开成自己的花期亦是可期可待!只是,那些逝去的美好,“像时光难倒回”,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那只一脱手飞掉了的越窑的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母亲说:“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木心《随之而去的童年》)。

 

有人会记得捞起来的吧!便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便“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将来,会有人记得,那时,那浮氽的碗,和随之而去的“我”的童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