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犹有未烧书

标签:
随笔 |
分类: 如是我闻 |
5月2日,勉强见得阳光。
风小得多了,想象中的雨不曾到来,同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总是难遂人愿。两天看家具,昏昏然没了方向,人海穿行,忽地觉得累了。
看到一句传自西藏的话:“如果你有了一,还要去追求二,就像是打开大门让魔鬼进来。”我们内心的忙乱,连同日夜不得消停的这个躯壳,要不是因了种种的追求,以生活更加美好的名义。这种浮躁的来源通常都不是因了贫乏,而恰恰是因了物质的日益丰富而挑逗起的欲壑难填。
许多年里,我们忽略了自己内心对于价值的定义,它常常在你应该高兴和开心的时候恰当地吹上几口风凉泼上一盆冷水,仿佛在说,以前的话都不算数了。
我们奋不顾身去打拼,去赚钱,心里揣着向往的美好,当我们初具了拥有那些美好的能力和可能,本该开心地坐享其成时,又常常无端丛生出另一些更高更远的向往,并由此生出些杂七杂八的斤斤计较。钱可以买来物质,却未必买得来快乐,甚至有时还会买来些忙乱、失落、烦恼甚至痛苦。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这种节俭的本意若不是内心的真正满足,而是夹杂了些金钱物质上的患得患失,我们注定会失去和已经失去了许多快乐。如果物质换来的不是快乐,赚钱也便没有了意义,甚至连财富也会成为一种负累。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一年四季,如果你只喜欢南风,那你注定要承受大半年的苦痛。许多时候,是观念让我们得不到幸福,无关贫富穷通。
5月3日,风又起。
节日三天,有两天是被风刮去了的,气温有所回降,却并不影响次第花开,悄无声息。向晚散步,春来第一次留意丁香,赶在夜色四围前见得三朵五瓣丁香。似是风也为之式微了许多,透过斑驳树梢缝隙满月的影子,依稀旧颜。
贺寿宴,人生八十,确是不易,不敢奢想。非但身体,便是心胸,也还是差着很远的一段路程。世间所有的事都该是以快乐为前提的吧,即使以着崇高神圣的名义,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快乐的理由。
醒时睡前依旧翻些旧字,插空看乒乓,看《河》《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影片介绍,人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根本就在于思想吧,如果我们连思想也麻木了甚或丢掉了抛弃了,我们将变成什么!?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时光老去,我们是不幸的一代,只能从光影中、文字里隐约望一眼他们的背影。我的印象里,所有的关于生命丰富多彩的演绎都在过去,在从前。而充斥我们周遭的是一脸无辜的茫然,一如我们还给周遭一副嘴脸的不堪,如何也读不出旧时月色了。
其实他们曾经的日子并不比我们好过,恰恰是这样一种不好过的滋养,让他们遇到了内心的自己,成就了林下风,铮铮骨。我们失去的并非仅属于一个时代的美好,尤其可悲的是,我们失去了能够承载和涵容那样一种美好的内在!我们正渐渐地失去了自己!
5月4日,风初住。
青年节,些许记忆,青涩与青葱杂糅,散落开来,不可捡拾。
气温持续回凉,换了风衣林间散步,鸟声依旧。新植的树尚未见得新芽,树坑浅浇水少担心难以成活,许多事即使做成表面的光鲜也已少有的耐心,并不希望那是年年栽年年死年年又栽的初衷。
听山里的朋友说起,后栽的树木不长根,每遇大风,常常连根刮倒,凡茂密而丰沛的,都是从前砍伐漏掉的小树,遂想起庄子的话:“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我总是不惮于想象的善良和美好,又每每觉出自己观念里的幼稚,许多时候更像是一时长不大的孩子,躲在无人的角落里悄悄将眼角抹干。树根浅了,经不得风雨,留不住水土,若人心浅了呢!
清陈恭尹《读秦纪》说:“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也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或是另一种乐观的希望吧!我们需要这样一种传承,于青年,于少年,像那些漏砍的小树,未烧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