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 |
分类: 自言自语 |
闲来读书写字,亦是领略字里乾坤,书中景致,分明喜欢的东西,又都在书外。
文字为用,以渡江的小舟,游玩的画船。此一行途,归程是早早定好了的,于是一路风景依稀,人在诗中画中,画在眼里心上,时间的河静默出一幅水墨。同了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只是我们所立身处,不在桥上,而在舟中,在不舍昼夜的一江逝水。
蒋捷《虞美人》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者,人生也。希望支撑起的生机,日日陪你一同走过,却在现实的逼仄里,一点一点辜负了当初的热切与真诚。曾经以为会如何的兴高采烈,回头看时才知,那山更比这山高,人总是这般的难以知足!
于是弃舟上岸有之,或徒步,或骑行,或汽车火车,别一番快意人生,亦别一番境况景致。沉在其中时,多已忽略了初心,仿佛一切不曾发生,又仿佛一切都已行过,人生不过如此!
只所以又说起希望,源于惯性与积习使然,再也找不出从前的兴致,也便无从涉及人生的意义,更衣锦还乡时已无家可归的落寞,欲哭已无泪,欲诉无人听,真真大大的无聊,大大的此情无计可消!
《冬日的早晨》里,本雅明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许愿的仙女,但是只有很少人还记得他曾许过的愿。因此一旦日后生活中得到实现也很少有人会察觉到。”
我的那些遥远的从前,以及从前那些美丽的憧憬,一旦目标达成,当初的愿望亦如落入凡间的仙女,早已淹没于芸芸众生,见不得一点生色了。
于是人们更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尤其中国人的酷爱听戏看戏演戏,那里面有文学固有的起承转合,有现实里无所企及的艳遇神交,有很不容易集于一身便果真集于一身时已来不及或无暇顾及到的大悲大喜,有自己舍不得于别人的却可以拿来坚持、等待或侥幸一试的五年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终其一生,有现实里难以明了和找寻到的格局气象和生命真实的意义,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极大失落甚至绝望后于戏里撞着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扬眉吐气甚至幸灾乐祸的沾沾自喜……
总之故事里的人生各个鲜活丰富情趣盎然,总有些是自己满意而现实中难以企及的。说不上随喜的温良,到底明了了十五部金庸武侠何以独喜《射雕》的内心情结。
夜里醒来,下意识思想,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闲翻旧书久了,字里行间捡拾些许睡意。
梦而杂,魇在其中,半是清醒,半是昏沉。
想说话,却张不得口,发不出声,又似舍不得打破了这沉寂,惟鼻息里顺势一声长“嗯——”,如呻似吟送入自己耳鼓,瞬间清明而祥和,徐徐焉,生机融融。
世间本没有该与不该,既发生了,便都是应该。
想自己不该,是反思,是觉悟,是精进。拿来说别人,便是分别,是执着,是沉沦。
这样想来,水便活了,气便顺了,心下也便释然了,许多原是要戳穿的话,也便云淡风轻了。
或许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用以维系少有尊严和因了些许侥幸而沾沾自喜的小把戏,以我的二和傻的形象与他们交换。会否就成了借刀杀人的韩信?
不消细想!每个人的好与不好,都是要自己带着的。
平安夜,日间买了苹果分送身边的人。无需礼品样的装饰,真心诚意的光鲜红润,希望带给他们好心情,好运气,也给自己寻些节日里的气息。
一只苹果切成六瓣,花一样的鲜艳,转瞬酸甜入口,惟果皮眼波流转,一半日久深红,一半初时清白。
叶绿含苞,开花结果,长到果色通透鲜艳欲滴,满眼欢喜,满怀希望,一棵苹果树的生机。她们不管,这一轮回的努力,是为着滋养美好,还是成就了罪恶,就像耶稣!
世间全部的罪恶都不能独活,需靠了美好来滋养。
罪恶可以杀罚美好,也连带了杀罚罪恶本身。但美好从不因罪恶而杀罚,她们只管滋养,滋养美好,也滋养罪恶,以她们全部的美好,一无分别。
回首来路,每值得欣幸的是,罪业那么多,我们依旧不曾放弃美好的努力。如了那棵勤奋的苹果树,即使风雨如磐,也要别开一枝桠,终待一日,花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