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白

(2013-10-08 22:08: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如是我闻

留白

 

抽空遛了趟书苑,颇多变化,相传要搬迁的,楼上三层已标明“无书”,仅一层散摊开来,原有的标识不见了,只约略分得个大概,哪里是考试的,哪里是社科的,哪里是文学的,哪里是艺术的。对书来说,文学似乎一直都不曾归类于艺术,惟音乐、绘画、书法、摄影、舞蹈、影视等堂而皇之,虽然“文学艺术”从来都是并生着的。确也免去了些许选书的麻烦,印象里,自己的心思似乎从来就只投在了社科和文学里的,其它门类则如同购物般,考试的,健康的,写字的,直奔了去,抄了便走,少时省力。即使文学,大抵虚构类的也只是瞥上一眼,多余的精力大都留给了些自以为真性情的非虚构类文字。说自以为的,是因了所选书目,回家细翻,时有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不堪,分明袁子才“选诗如选色”时心境。而况旧时多为稻粱计,功用心所使,时入人舌鼓虚境,每陷于智巧机谋底事而沾沾于皮毛,“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白白费掉了些许口粮而光阴虚掷,才知读书亦非轻巧事也,所遇不淑,非但靡费钱粮,亦“怕罡风,吹得了花凌乱,辜负了好春光,徒唤了枉然。”

书是越发的多杂了,亦越发地不求甚解。经年以来,几乎不曾一字不漏地读完一整本书了。每有希望荐书者,亦越发踌躇,非是越来越不知好歹,而是自知越来越难识他人之好恶,若所荐如遇不淑,岂不是误了人家子弟?便是自家小子,也只是口头上劝其多读些书,至于该读些什么不该读些什么,亦常三缄其口,而非旧时选书时的假想。父母之用心多矣,不说亦是一种言语,不管亦是一种担当,不做亦是一种态度,非不为也。近期有两挡节目是我喜欢的,一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是《2013·我的一本课外书》,后者虽些许牵强,亦都有“横渠四句”意。屈子《橘颂》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种子,须是先入了土、生了根、发了芽的,才有了后来的伸展、剪枝、修整、定型,或蔓延或繁盛或参天,一方水土,一隅天地,各从所由。

“《心香》,史上最萌心灵法师延参的正能量修行笔记书,法师数十年修行心得、书画作品全收录。给你的心一处栖息之地,缓缓生香。天下人活得都好,才是佛意。”说得满好,总是一眼视角里的世界,信不信由你。披红烫金而不失素简,是我喜欢的装帧。信手翻了来,字浅画淡,意境悠远,而渐疏渐离,不及细看,已同了《美学散步》《翁偶虹文集》《最初和最终的自由》《南渡北归》全集等收于一撂。睡前妻翻着《心香》的两张空页问我:“为啥多出两张白纸?”便记起之前的《诗经演》《小蓝本》等。依我所历,空白当不止两页,并非错漏,乃出版人用心为之。“不为啥,留白喽!若看起来还算般配,不显得突兀,便是难得。”旧时新发作业本时,总会空出第一页从第二页写起,没人教,亦不图啥,就是觉得那样舒服。延续至今,所有笔记的一二页差不多都做了空白。妻不以为然:“要我说就是浪费”,初见些类似装帧时一般感觉!若只为读字,又要节衣缩食,没说骗钱已是言下留情了的。

微博里青竹若心的话:“你要表现的东西越多,那么你拍摄进入照片的东西越少,这就是摄影。不止摄影,诗歌亦如是。”某种视角和心境,所见略同!不只诗歌,绘画亦如是;不只是绘画,文字亦如是;不只是文字,生活亦如是。“无字碑”一座,馀音响千载,留白也。如果人生可以不那么较真,是否便能够多些舒缓、从容、随顺、包涵、豁达、自信……关键在于,所较的“真”里,有多少是真实、是至理?又有多少是无明、是我执?昔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若非通透而智朗者,不识也。

《三国志·董遇传》有“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亦可做留白观。或曰:睡梦者,夜之留白;晚霞者,日之留白;鸟飞者,天空之留白;鱼跃者,逝水之留白;叶染者,山之留白;花褪者,季之留白;小酌者,无聊之留白;隐泣者,时艰之留白;放逐者,归心之留白;懒惰者,节日之留白;若此之虚度者,光阴之留白,刚好为无端逝去的岁月寻一借口,也好心安而理得了。旧时一间教室上下通铺睡上六七十人,丝毫影响不到美梦香甜,如今三四室两三厅六下无人也会无端醒来怪谁揣了谁一脚或是梦里偷吃声音太吵喘气太粗,原来一不小心,尚有另一种留白成瘾,永无止境!住的房,坐的车,吃的食,用的物,放浪了的形骸,收不拢来的欲望!老子有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做留白者,心可,腹不可;志可,骨不可。天地可宽可阔,志当存高存远,人却不可不脚踏实地,躬身而行,吃自家的饭,走自己的路,做真实的自己!

 

小记:节前大哥自杭州来此小住,同往乡下表哥家一聚。值秋收在望,又逢阴雨,小酌之余,盘坐热炕,隔窗远眺,复昏昏然卧听雨眠,有旧时况味,已去三四十年矣。原想漫步乡间,复翻山越岭而不得,期间往返行车700余公里。又十一天半,步行仅55里。凡39天,行422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画秋
后一篇:落光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